这两天在写一个提案,为一个已经拥有不错基础的企业微博做创意延展规划。虽然客户想要的只是一些新的点子,却不免在前面还是要做些分析,又引出了关于企业微博定位的讨论。
什么样的企业?
大企业,小企业,全球品牌还是区域品牌?每个人都会用的快消品还是特定人群的专需品?有实体的产品接触还是只存在概念的品牌形象?这些都决定了这个微博能达到什么样的层次。
沟通的深度
这次讨论中有一个模型,适用于部分品牌,不能所有的都往里面套。
- 有用的信息,也就是USP
- 有趣的信息,能产生一点情感共鸣了
- 有性格,或者说有态度的形象,这个时候得到的是身份的认同和感召力
你服务的品牌,又在哪里呢?
是不是大家都适合按着这个模式,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上?
是不是存在更多的层级?
是一步一步走,还是三个方向齐头并进?
看微博时得到的是感觉,分析微博做的是统计学。
有些品牌可以大踏步奔向第三级,有些即使是大品牌也只能止步于第二级。非不为也,实难也。
评判的标准
为一个企业微博做定位有很多维度可以参考:
- 受众群体,是一个专业领域的还是什么样子都有?如何描画他们的形象?
- 你认为这个企业微博,是一个什么形象?给消费者端茶倒水的碎催,还是挥舞着小旗的吹鼓手?朋友、伙伴这样的定义太泛泛,一定要描画清楚,变成一个你身边存在的形象
- 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
- 什么方式说?自己说还是跟别人逗贫?
- 光发自己的内容,还是主动找提及自己的粉丝聊天?
身段是个挺难拿的事,有些时候品牌不愿弯腰倾听,但不倾听就没人理。有的品牌几乎在微博上颠覆自己的以往形象,各种碎催命上身不是一般的贱,也够对不起百年老号的。
至少,我一直以为”说人话“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原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