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外甥女建议我把咱家的人和事写成一本书,其实,我早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这样那样的原因,迟迟没有动笔。直到您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的思绪控制不住的流……
爹,您原本可以不做农民
父亲最初的出身不是农民,而是供销社的一名职工。当时,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我们姐弟九人,要想养活我们,都不可能,别提上学了。于是,父亲做出了一个大胆而遗憾的决定,辞职回家做农民!聪明的父亲,并没有单纯的做农民,而是走上了一个更加艰苦之路——经商。每天风餐露宿,风里来雨里去,附近哪个村有集市,就带着货物去赶集。大屯,王浩屯,大黄集,甚至庄寨,马岭岗也去。二姐和霞妹也去,她们俩早早的就不上学了。所以我才有了持久的读书机会。那时,我只是给他们扶着车子,他们装箱子车的时候,有时我还没有放学,他们就出发了。无论刮风下雨,他们不舍得耽误一个集会,多出去一次,就多一份希望,多一份收获。父亲隔三差五就得去进货,当时连手机都没有的情况下,父亲竟然把生意做的风声水起。
棉田里的佼佼者
一提我的父亲,我满脸都是骄傲。我傲娇的父亲,大写的父亲,无数不能的父亲!这些词用在父亲身上一点都不夸张!父亲本身是一位技术人员,养蚕,种棉花。生产责任制以来,父亲就开始种棉花,我们十六亩田地,全部都是棉花,棉花长势喜人,一棵棉花上竟然结了180个棉花桃,一株棉花棵一人多高,我们的棉田经常有人去参观,个个赞不绝口,在八十年代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里,我们家有一年的棉花,就卖了一万多。一下子成了万元户。当时我们家可以说人人称赞,家家羡慕。于是,亲戚邻居登门拜访咨询的比比皆是,父亲总是耐心的给他们讲解。父亲在种棉花上所取得的成绩很快被远近七里八乡的人知道,镇党委工作人员也亲自去我家棉花田里视察,参观学习,父亲因此被评为“棉花科技带头种植大户”,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我傲娇的父亲啊!你值得我一生骄傲!你的优秀行为,一直影响着我在学习上的坚定信念,父亲如此优秀,我在学习上也得学出一番名堂,让家庭双丰收!
父亲三次送我上学
在我漫长的求学之路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也是最关键的三次求学,父亲亲自把我送到学校。
第一次,去王浩屯上学。那是没有考上高中,去复读。不知什么原因,让我去王浩屯上学,本来村上有初中。那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孙化屯村去外村上学。父亲和当时的七中校长很熟,很积极的帮我联系学校,于是,我就很顺利的进入了七中学习。不过,在那时,我冥冥觉得我踏上了求学的不归路,不学成不罢休!
父亲第二次送我上学,是我去一中报到。我考上了一中,父亲很是高兴,家里的一大喜事。其实,由于家里的条件,我不想上高中,考个中专,早早就业,好减轻一点家里的负担。当时考中专太难了,当时考中专,必须先预选,预选不上,参加考试的资格都没有。由于预选风气不正,弄虚作假,我还是去读了一中。谁知上了一中,好像上了贼船,开启了漫漫求学之路。我记得随我一起去报到的还有我舅姥爷,我考上一中,我感觉他比我还高兴,为我们家出了一个“人才”而高兴。我真切的感受到他是真心的对我们好,关心我,当时我真是受宠若惊,因为以前在学习上,从来没有人这么高度的关注我。记得交学费时,父亲从内库里掏出一堆钱,拼凑出来的,还是不够,舅姥爷还是出了一千块钱。这些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当时一中招800人,我考了400名,多交2500元,就是这些高价费,我像个罪人似的,一直抬不起头。好像低人一等!
父亲第三次送我上学,是去滨州上学,我终于上大学了!尽管是一所专科学校。为自己漫长的高中生涯画上了句号。父亲终于松了口气!
可以说,没有能干的父亲,就没有我的一切!换做别的父亲,也不可能造就我现在的幸福!爹,我因你而幸福,因你而精彩,因你而骄傲!来世,我们仍做父女!!!您愿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