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主要的策略:耐心
据说,时间不是匀速前进的,而是以一定的“加速度”加速前进的,小时候我们日盼夜盼自己快快长大,但这日子总是很遥远,后来终于长大了,于是日盼夜盼自己不要老去,可是时间呀却是冷酷无情不听我们的呼唤,走得越来越快,最后竟是跑了起来。
所以长大后的我们患了一种病——“时间恐慌症”,每天都处在时间不够用的恐慌之中,慌慌张张,匆匆忙忙,走路变成奔跑,三餐跑着吃,夜车天天开,我们天天在跟时间比赛,是你跑得快,还是我跑得快?
然而人类怎么能比得过时间之神呢,所以人类的最佳策略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而不是敌人。
花了十来天时间把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看完,只觉得书中每个字都是金玉良言,收获颇大。
如果要对整本书用一句话总结,我的总结是:把时间当作朋友,唯有耐心才是最主要的策略。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
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
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
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
--------《把时间当作朋友》
在大学生涯每到期末最常见的事是大家四处询问考试重点是什么,询问师兄师姐上次考的内容,因为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记所有的内容,唯有走捷径是最好的方法。
的确,有些事情我们确实可以走捷径获得想要的结果,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无法走捷径的。
比如学英语这件事,如果我们希望几天就能把托福雅思单词通通掌握,几天口语就能飞速提升,下载几个APP英语就能不学自通,这无异于白日做梦。
还比如健身运动,如果我们希望跑步两三天就能把身上的十斤赘肉减去,卷腹一星期就能练出马甲线,这也是不可能的。
唯有日复一日耐心地去做同一件事,一年、两年、十年……,才能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2.放慢节奏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急功近利的,我们急于得到一些东西,却吝惜付出时间。当每个人都匆匆忙忙的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变得匆匆忙忙,脸上的神情除了着急还是着急。
但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读完《把时间当作朋友》后,我又继续读了书中提到的《奇特的一生》前苏联著名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故事,然后我被柳比歇夫所拥有的耐心深深震惊住了。
柳比歇夫从26岁开始一直到他去世,从1916年至1972年,56年如一日,他一丝不苟地记下了他每日的时间支出,每天结算,每月总结,每年大总结。
不只是年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他还对他所写过的信、日记、回忆录、手稿等种种资料都会分门别类进行编号,装订成册,信件和手稿都用打字机重新打印过,一年一年累积,这是需要多大的耐心!
反观自己,平时连笔记都懒得做,又何谈将自己的笔记文档整理成册呢。
柳比歇夫是非常普通的人,但他用他的耐心,他的时间统计法让他获得了奇特的一生,他的一生发表70来部学术著作,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相当于12500页打字稿,这遗产量之大是科学史上非常少有的,关键他每日的工作时间统计起来6小时不到。
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
读完柳比歇夫的一生,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去过自己的一生,慌慌张张、匆匆忙忙?
还是抓住一个目标不放,然而放慢节奏,耐心地、重复地去做这一件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