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重新审视近现代史,无不感慨清朝的腐败和无能,而清朝一次次在与外国列强的战斗中败下阵来,签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清朝为什么后来就落后了?
原因很多,根本的原因在于技术落后。可是落后这件事清朝大臣们知道么,洋人来中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一些。于是,康有为、梁启超提出要变法。光绪皇帝也很支持,可是朝中大臣大多数全都反对。那么问题来了,变法从哪里看都是好事,为什么很多人都不赞同呢。
有人说因为触动了朝廷根基,有的人说慈禧太后不同意,也有人说是变法执行上太激进了。
总而言之,变法没有深入人心,不止是戊戌变法,很多历朝历代的变法都很难推行下去,成功的寥寥无几,失败的比比皆是。
那么有没有思考过,变法最大的阻碍是什么。
惯性思维,既得利益,潜藏风险,固有理念。四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但这不都是最主要的原因。
保守派和变法派,一定是变法派站在正确的一边么,不一定。保守派就一定代表落后么,也不一定。问题就在于,两者都认为自己代表的是正确的一边。而在当时当地,很难评判究竟谁是对的。我们事后诸葛可以说一些保守派是错的,这是知道了结果。可是换作我们是当事人,真的会这么想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二十多年前,大家都认为有个固定电话就是站在潮流的顶端,。后来有个大哥大就是成功人士,再然后有个诺基亚或者摩托罗拉手机就是连接这个世界。注意在当时,也有新事物出现,比如诺基亚之与大哥大,大哥大之于固定电话,还有苹果手机之于诺基亚。这种变法与保守的转换一直存在。
最典型的是团购,当年百团大战,各种电商团购网站都认为这是潮流,结果活下来的寥寥无几。而这些传统生意的变法者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生存机会。最后活下来的美团依靠的更多是移动互联网的巨大链接。传统的团购网站靠的是电脑,而电脑在十多年前还是小众的东西,但是手机不一样,当它价格降低到大众水平,全国几乎人手一部,于是巨大的流量出现了。这里面又有多少新和旧的博弈。
变法者喜欢新事物,爱冒险,没有历史包袱。但是也容易三分钟热血,调研不充分。片面评价左右整体思考。
而保守者喜欢稳定,拥护制度,不喜欢风险。但是容易观念固执,资历既是优势也会成为阻碍,容易放大困难,全局思考会忽略局部机会和变化。
变法最大难度在于让更多的人相信变化的好处,好处不是显而易见的,那是未来的预期。而变法者也不该把保守者设立为对立面,团结更多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力量。更何况,变化是动态的出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