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李迎香)“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这是2016年感动中国给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的颁奖词。近日,他又上了微博热搜。这所学校被批准单独为艾滋病患者设立高考考点,引发了网友对这一行为支持与否的大讨论。
有些网友认为,为该校患艾滋病的16名学生设立独立的考场这一行为,是不把他们当做正常的考生来看待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歧视,因为艾滋病只能通过性、血液、母婴三种方式进行传播,和普通人一起考试并不会让其他考生感染艾滋病,所以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我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设想,是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的一种考量,并没有考虑到现实中的情况,和普通考生同场考试,不仅对艾滋病患者而且对其他考生及其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我个人的观点是支持郭小平校长的做法。正如董卿给郭校长的评价:“这位朗读者,他选择了用爱和奉献,为一群特殊的儿童撑起了一把伞,为他们挡风遮雨。”郭校长和那群孩子接触的最多,感情也最深,他的这种做法是对孩子们的保护。他能切实地体会到这群孩子的想法,充分考虑他们的感受,“希望他们在考试时可以专心答题”,这便是校长的理由,这个理由足以说服一切。我们在评论这件事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为孩子们考虑,给他们多一些关怀,多干一些实事帮助他们,而不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去一味说教。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健康学生的家长很可能会反对患有艾滋病的考生和自己的孩子同处一室进行考试。如果不设置独立的考场,其他考生和家长知道后一定会很震惊和不情愿,到那时再引起轩然大波,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有考生的正常发挥,同时也给红丝带学校学生的心理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这种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是我们极力想避免的。我们希望的是普通的考生可以正常地参加高考,而患艾滋病的考生在获得考试权利的同时也可以免受异样的眼光。所以,设立独立的考场于情于理都是说得通的。
国母彭丽媛曾说:“我希望这群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的,我们现在关注的问题应该是他们能够免受舆论影响、积极备考,并且高考结束后会有大学愿意积极接纳他们。郭校长已经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陪他们走出了这么远,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应该接过郭校长手中的接力棒,默默地为他们加油,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也希望会有大学能够接过校长的接力棒,接纳那些从红丝带学校走出来的学生们。
对艾滋病患者,换位思考,少一些评论和说教,多一些理解和关怀,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