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我暂别了大学舒适悠闲的生活。8月2日,我随广西师范大学“绣”出“靖”彩团队来到广西靖西市旧州镇进行调研。作为团队负责人的我,在短短几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学到了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与经验,也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这是我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我想,这就是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吧!实践方知学浅。
学识浅薄,需亲身践行
这次调研的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旧州绣球。我们团队主要是从绣球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绣球传人等方式,深入了解旧州绣球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参加社会实践调研的经历,更谈不上有什么实践经验了。但是,我更想要看看,我能否很好地完成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任务。同时,我也想通过亲身体验让自己进一步了解绣球的继承与发展,提早进入社会,从而在此次调研中增长见识、锻炼才干、培养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能否胜任这个工作、能否做好一个团队队长,找出自己的不足。
旧州街边待销售的小绣球在这次调查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学好书本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能把书本上的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动脑的同时也要会动手。如果没有这次实践调研,我想我之前所学的理论将会是一纸空文而无用武之地。如果没有这次实践,我所学的知识也就不会有延续发展的空间。这次实践不但可以检验和巩固我所学的知识,也能让我成长为一个负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人。
精诚所至,有志事竟成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社会实践调研并不像我最初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靖西的夏天很是炎热,连带着我们也变得燥动起来。同时,团队成员的住处距离也很远,因此天气和住宿方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天气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出发前大家都带好水以及伞,防止中暑;由于团队成员的家里靖西都挺远,因此我们统一住在宾馆里。在开始调研的第一天,由于我们没有提前跟旧州景区负责人打好招呼,因此在进去时遇到了一些麻烦。所幸,我们没有自乱阵脚。我沉着冷静下来,马上联系相关负责人并出示了学校的介绍信,最终我们进到了旧州古镇。
还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语言交流。尽管大部分成员是靖西人,但是我们在与老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方面仍然存在困难,对于在外生活多年的我更是如此。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绣球,我克服羞涩,勇敢地用壮语与老人们交流,得到了第一手采访手稿。
街边做绣球的老人通过与旧州负责人联系、与老人用壮话交流这两次对话,我明白“如何与别人沟通是一门技术活”的道理。以往在学校主要是与老师同学交流,相互之间比较熟悉,像这样与陌生人交谈的机会并不多,这导致了我临场应变能力的缺乏,谈话时也有冷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这两次对话,我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同时,我克服了胆怯的心态,学会了“厚脸皮”,不管别人的态度如何恶劣,也要轻松应付,大胆与人对话,这一方法让我收获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同时也保证了活动顺利进行。
悠悠千年,深情且不变
对于旧州的绣球,我是接触过很多次的。很早之前,我曾被其吸引,买过好几个绣球放在家里;在进行实地调研之前,我也深入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了绣球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等。然而当我实地考察之后才发现还有许多东西是文字表达不出来的。那就是旧州人对绣球的热爱。与其说这是一种热爱,不如说是一种执念,一种对于绣球的执念。
绣球自宋代就产生了,至今已过去了千年的时间。然而其至今仍然生生不息,大放异彩。这一点除了绣球自身魅力以外,旧州人对其的热爱功不可没。假如没有旧州人对其源源不断的热爱,又何来绣球千年不断之说?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旧州的老人们身上:黄肖琴老人从小就开始做绣球了,至今她还在做着。她说:“我要做到我做不动为止!”
旧州街头的老人,日出而作,日落不息,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绣球,这是多大的热爱?这是多深的执念?我想,这就绣球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吧!
旧州的每一代人,都以继承和发展绣球为己任,用热爱浇灌,用双手延续,这样的情感,是我在任何资料中都很难直接感受到的。只有深入其中,方知旧州人对绣球的深情。
鲜艳的绣球在本次调研中,我还深切体会到了绣球在旧州人生活中的重要性。绣球,是旧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家家户户都挂着绣球,寓意生活红火美满。绣球,也是闲时的娱乐产品,孩子老人拿它来抛着玩……绣球,在历史的发展中早已融入当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我收获颇丰:一是让我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督促我下定决心去改正;二是敢于克服自己的胆怯心态,勇敢地向前迈出;三是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被其深深折服。我想,人生就是要不断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