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喜欢简单喜欢随意喜欢自由的表达,他们的世界是独特的斑斓的神奇的,他们的感觉往往又是最真实最丰富最鲜活。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让他长大后仍然是艺术家。儿童美术教育不等同于学院式的成人教育,我们不能用成人理性的思维去干预孩子感性的表达与创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保护孩子的可贵童心,尊重他们的体验,呵护绘画的兴趣,激发创造灵感,从而引发孩子创作的激情和欲望。让孩子带着美的眼睛去感知周围的世界,从而感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绘画:马敏钊(芽芽班)“怎样教孩子?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好孩子?” 关注生命的教学才能立住脚跟,滋养灵魂的教育才能永放异彩。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亦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苏霍姆林斯基。
绘画:杨荣珺(芽芽班)注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个性化语言的呈现。力求用最简单的教学方法,去挖掘孩子真实的感受,达到纯真自然的状态。
绘画:文泓尧(芽芽班)“每一个孩子都会涂鸦,三岁时在乱线混沌中出现了来自宇宙的运转轨道,圈出了跨越文化时空的圆;接下来的十字,太阳,充满触角的各式存在体,是和世界友善的招呼接触;四岁左右画楼梯格子,乃是感受到原来肉身是一个框框;六岁之前一步步画出的人,树,房子,无论是混沌出现秩序后的第一个大圆,还是左右摆荡的仇富快感及内在需要,站立时的决然,现实困住再走出来的格子,直到天地初开后,进入天地间人世秩序的画面。”
绘画:仇梓涵(芽芽班)“我们都经历过涂鸦的阶段,当再看到孩子涂涂画画时,却不可免的带着成人庞杂的价值标准。其中,一种态度是将小孩涂鸦当作无意义而漠视之,甚至禁止;另一类的态度则是为信奉资优教育而提早塑造引导,以达到某些成就—先暂时由比赛,展览等来判断的成就。幼儿绘画的比赛,展览一如任何其他的比赛,成人的价值判断,常造成孩子发展的阻碍等等,需小心思考。”
绘画:周润琳(芽芽班)“孩子通常在两岁之前开始出现线画,而在此之前他先是羞怯的在纸上试验着。发自他内在有机组织的活泼生命力及对成人的模仿,他拿起了画笔,第一次尝试画画。模仿可以启动创造力的开关,它开启了一道水闸,而创造力的湍流便一泻千里。
绘画:吕谦禾(芽芽班)儿童最早画的图形通常是大圆圈,这代表他来自遥远的地方。这些大圆圈也谱成了儿童生命的序曲。在绘画作品中,孩子泄露出在他幼小心灵中仍然紧密相连的世界。”
绘画:王佳俊(芽芽班)“在最早阶段的绘画,孩子表现了三岁之前非常强烈的运动感与节奏感,孩子在空间里龙飞凤舞的涂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线条。他们经历过原始运动的凝聚压缩,最后终于在象征符号,几何形式上停息下来。
绘画:丁梓诺(芽芽班)圈圈可以越来越大,有时候他们把痕迹留在纸上,看起来只不过是巧合罢了。涂鸦是孩子写给自己的信件,叙述着他们对自己的了解”。
绘画:刘沐涵(芽芽班)“在孩子的线画中所出现的各种形状,是由孩子本身的成长法则所主掌的过程所塑造而来的。这些线条有很完整的胚胎发育的影响,也提示了脑部与脊柱的早期分化。”
绘画:苏彦琛(芽芽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