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了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与前年学的《陈涉世家》相比,篇幅较短,内容集中,而且表达方式比较单一:主要运用了对话的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甚至连动作、神态描写都极少。可谓线条清晰、言简义丰。我自己认为本课应该作为一篇诵读形文本来处理,但具体有没有好的点子,隐约记得君姐有个专门诵读的课例,百度搜索结果找到了君姐本课的课例。一看,是按照课本剧的形式进行的,立刻眼前一亮,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一定会受到倍受逐字逐句翻译之苦的孩子们欢迎。
下午是作文课,我先让大家简单朗读课文(提前有预习),梳理情节,然后用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研读文本、自行排练。第二节课上台表演,孩子们兴致极高,但到台上还多少有些扭捏。大家的表演引得台下阵阵大笑、掌声连连。其中有一个小组的同学,利用方言上演了一个亦庄亦谐的小品版《唐雎不辱使命》,虽然有些搞笑有余而严肃不足,但明显感觉到他们读懂了文本对话的潜台词。整体来看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能够入情入境地在现人物形象,其他很多都是简单的依葫芦画瓢。
下课了,我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自行独立翻译全文,有部分学生惊讶地问我我们学过了吗?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老师一字一句的翻译方法以及照着参考书背翻译,对这种形式还不能很好的接受;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次活动的效果不是很好。
效果不好的原因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一、我没有明确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深入的研读文本而是过早的进去小组商讨阶段;二、学生们相关形式接触少,且细读文本的能力和文言文朗读能力还有待训练。就像君姐在反思中说“功在戏外”。
在文言文教学上,我和我的学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学习需要锻炼需要变革的地方还有很多,接下来要更加努力,不能再让那种“嚼碎了喂”的文言文模式来毒害孩子们了。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虽然效果不是特别好,但我还是觉得它是有价值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