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谈的是各家的起源。看到这部分的内容颇感熟悉,初高中的历史课本中有大概的介绍,但止于“大概”,不及本书完整系统。初高中历史课本仅仅对中国社会影响较大的儒、墨、道、法四家介绍得更为具体,其他的避而不谈。读完本章,我对于“各家”的认识也略为系统了。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分了“六家”,分别为: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
西汉的历史学家刘歆又在“六家”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将“百家”分为十个主要派别,即“十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并且小说家没有其他九家重要,说通俗了,小说家谈论的都是各类野史、八卦新闻等,自然不入流。
从本章内容可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形成的基础便是“封土建国制度”的解体。“早在公元前7世纪已经有些贵族成员,由于当时的战争或其他原因,丧失了他们的土地和爵位,因而下降为普通庶人,由于具有特殊才能或受到特别宠信,变成了国家的高级官吏。”“这些原来的贵族或官吏流落民间,遍及全国,他们就以私人身份靠他们的专门才能或技艺为生。这些向另外的私人传授学术的人,就变成职业教师,于是出现了师与官的分离。”于是私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了,教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由于教师各有所长,再根据其专长而衍生出各家。
️以上,“各家”的起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