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活的年代,礼乐制度基本崩塌。他对此非常痛心,但也无法改变现状。后来听说国都城内的史官老子博学,孔子便起身前往洛阳向老子问礼。
一见到老子,孔子便开始诉说他对当今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不满。老子只是耐心地聆听,笑而不语。到了黄河边时,他指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对孔子说了一番话。老子问:“你为什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孔子反问:“水有何德?”接着,老子就提出了著名的“上善若水”的观点。
老子说,最上乘的善行应该像水一样。水看起来很柔弱,但它的韧性极强,上能入天,下能渗地,还能穿透坚石。这叫做“强大”。水看起来没有固定的走向,实则依托地势而流走,遇障碍它能迂回,有决口它就奔流。这叫做“变通”。如果没有水,万物将无法存活,但它却不争不抢,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显露自己的锋芒。这叫做“谦卑”。正因为这些特质,水才能在自然界不断循环,成为永远的大地之源。老子的这段话,是在提醒年轻的孔子,要像水一样,收敛自己的张扬与浮躁。
孔子听后顿悟,连连称赞。《论语》里讲:“君子不器。”意思是说,君子不应当局限于一种特定的视角,而应当具备广泛的能力和胸襟。
很多人在初入社会时,难免年轻气盛。看到某些不良的风气,就想“整顿”一番。但如果你能力不足,却又冲动莽撞,只会让自己处处碰壁,陷入拧巴内耗之中。这个时候,就需要学习水的品德。耐住性子,默默沉淀,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当你的视野开阔了,实力强大了,自然能用切实的行动,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