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晚上八点要打羽毛球,晚餐就到酒店旁边的快餐店解决了。接待我们的两个厨师,脖子、手臂、小腿,凡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刺满了纹身。黑蓝图案中点缀着夸张的猩红,让我忽然没了食欲。
是什么让我对纹身有如此下意识强烈的反感情绪呢?是纹身代表着暴力、黑恶吗?如果是,那这样鲜明的符号应该为所有人唾弃才对啊,为什么有人还喜欢的不得了,还要忍痛把它刺到皮肤上呢?说不定此刻进来就餐的不是我,而是一个小姑娘,她会因为两个厨师充满张力的纹身而情绪和我刚好相反,兴奋而激动,胃口大好也不一定!
那我们几者之间情绪的不同原因在哪里呢?
罗马帝国帝王哲学家奥勒留有一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受此启发,提出了ABC情感模型。其中A代表我们经历的事情;B代表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即我们的观念;C代表我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产生的情绪反应。
我们常常认为C是直接从A来的,也就是说,我们会认为情绪是直接由经历过的事情引发的?就像纹身引发了我的不快。但事实是,C是从B那里出来的,也就是我们的情绪来自于我们对事物的观念。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影响A,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改变B的,而B能够直接影响到C。对我们生活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是C。通过改变B,我们就能改善自己的人生。但我们怎么才能改变B呢?那就要经常省察自己的人生。
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在这个加速时代,为我们的人生按下暂停键,深度反思,时时省察,像锻炼我们的身体一样,去照料我们的灵魂,天长日久,我们才能有一个健康而伟大的魂魄。“正念、冥想”,是当下非常有效的暂停方法。
东方和苏格拉底齐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孔子,他最喜欢的学生叫颜回。人都有追求荣花富贵之心,人皆有锦衣口腹之欲,但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贫穷是事实,但颜回对贫穷这件事的理解,与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相同,所以他的情绪反应是“不改其乐”。
两位厨师的纹身引发了我情绪的反感与不快,其实是我的观念出了问题,是我对纹身内涵的理解过于单极化,是我对事物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性认知不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纹身是真实存在的,但它代表的内涵,也即“纹身色”,因我们修为的不同、灵魂生华高度不同而不一样,是“空”的。以“色即是空”的观点再去看两位厨师的纹身,已经不影响我的食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