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

作者: 悠然潇潇 | 来源:发表于2022-09-26 11:19 被阅读0次

    最近在学习应用心理学。发现我们自己以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都是可以用心理学原理解释的。自己的整个心理状态也感觉通透了很多。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事情,或好的,或坏的,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做法会不一样呢?甚至天壤之别。

    我们眼中的别人其实就是心中的自己。我们对外物的看法,都基于心理的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有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之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满眼都是坏人,满脑都是不好的事情,整个人也是焦虑状态。同时还有一些人,正好相反,满眼都是好人,满脑子都是好的事情好的结局,所以整了人更加笃定和平和。

    前者不能完全确定这些人就是坏人,但是在人格上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者童年受过很大的创伤,缺发安全感。他们的底层逻辑是消极的。后者的底层逻辑就是积极的。

    底层逻辑是可以通过锻炼转化的,但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通过自我成长改变自己。善解是锻炼积极心理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下面是最近善解人意的几个事件

    事件一、昨天我给医院的朋友发消息,请他帮忙推荐一个专家。消息发出去,半天没有回复。

    恶解人意:他故意不回复的,不想帮忙。

    恶解后的感受:焦虑不安,怪朋友不仁义。没有心思工作。

    善解人意:跟朋友关系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他的事情。笃定他会帮我。他肯定是太忙了,没顾得看消息。我再等等。

    善解后的感受:内心平静,安心等待,先忙自己的事情。

    事情的结果:快到中午了,朋友回消息:“不好意思,我刚下手术。你明天上午来病房楼二楼东区找我。”

    事件二、昨晚,我问儿子作业是否都完成了,收拾一下书包,明天就上学了。儿子说还有一点作业没有完成。我说那就赶紧写吧。儿子也答应了。刚写几个字,就说今天读书会上老师讲了几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有两个记不清了。需要拿平板查一下。这一查看起来没完了。查了诺贝尔,又查世界名著,又看每个名著的作者简介。始终回不到继续写作上来。直到快十点了,才把那点作业弄完。

    恶解人意:写作业不专心,看平板故意拖延,没有时间观念。咋养了这么个娃呢。

    恶解人意后的感受:焦虑,生气,想批评孩子。

    善解人意:儿子能记得白天读书会的内容,发现有忘记的,马上查资料补充,说明求知欲望还是挺强的。而且自己脑补了一些有关诺贝尔奖以及世界名著,世界文豪的知识。而且,最后自己还是想着把作业做完了。说明心里还是有学习的。

    善解后的感受:不生气不焦虑,关注到孩子的优点还是挺多的。感觉自己很幸福。

    事件三、周五晚上放学后,儿子就一直歪在沙发上,拿着手机玩游戏,玩得那叫一个“嗨”,我做好饭,叫他吃饭,叫了三遍也不过来。

    恶解人意:照这样子玩游戏会上瘾,肯定会耽误学习的。可能会上去没收手机。

    恶解人意后的感受:想到儿子成绩下滑会焦虑,气愤。

    善解人意:儿子上了一周学了,好容易到周末了,好好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我上五天班,累了,还想刷刷手机,追追剧呢,何况孩子呢。只不过每个人放松的方式不同罢了。叫他吃饭不过来,说明现在不饿,饿了自然会来吃。就像我在追剧时,也不想让人中断。

    善解后的感受:再看儿子玩游戏不会再生气。看着他玩得尽兴还怪可爱。

    事情的结果:我用善解的逻辑去解读儿子玩游戏,吃饭和学习是孩子的事情,就交给他自己。我只是友情提示。我没有生气,我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等了差不多半小时,儿子放下手机,过来吃饭了,吃完了,还把自己的碗筷收拾了。然后说去写作业了。

    如果我没有善解,中间没收孩子手机的话,必定会造成孩子反感,后面的事情可能也没有这么顺畅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善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gt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