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在一个平常的周四,没有肯德基疯狂星期四V我50,反而在不经意间选择了一部2013年的经典科幻片《彗星来的那一夜》。在看之前我心里带着疑惑,科幻片怎么还有“惊悚”的Title,看完之后双腿发软开始怀疑世界真实性,小丑竟是我自己。
从2013年上映以来,相关剧情解析已经很多了,在本文里就简单赘述一些自己的想法。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2022)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上,这份崇高的荣誉给了“量子纠缠”,从薛定谔理念引申而出的量子理念,其核心思想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最微小的改变都会导致其相关联因素的变化。
而回溯2013年这部名为《Coherence》(相干性)的经典科幻影片,是否会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彗星的到来让隐形的平行世界同时出现在了可视的时空,每一个微小的差别和选择都会带来一个全新的时空。女主的是否接到电话赴约,衬衫的开口或紧系,水杯的破碎或完好,荧光棒选蓝色或是红色,每一个试图证明自己独特性的选择都必将导致自己迷失的结局。有人说,科学理论必须满足逻辑自洽和实验验证,而科幻电影只需要做到逻辑自洽就可以,因此在这里我来梳理复盘一下影片的基本逻辑。
一切的开始要从哪里说起呢,有时候故事的起点是悄无声息的,在你不知不觉中就已经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比如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女主在接男主的电话去赴约,然而手机忽然碎裂,很多人会下意识以为这里是故事开始的伏笔,甚至直到人物聚齐开始叙家常,介绍清楚基本信息,再到忽然停电,才认为这个故事刚开始。
但是回溯事情的开端,是由于彗星的到来引起空间的紊乱,因此故事的开端可能并不在四对情侣八个人齐聚之后,而是在聚会准备时,由于彗星的到来手机失去信号,女主选择了两种可能性中的一种——参加聚会。我们可以假设,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女主并没有收到聚会的电话邀请,因此对聚会一无所知,在这里我认为是有可能的,甚至主视角参加聚会的真的是同一时空的八个人吗?通过相互矛盾的对话我们可以对这一点也抱着怀疑的态度。
在节奏较慢的前期,出现了多次黑屏的硬切,在初看时,我会疑惑为什么要这么生硬地将缓慢递进的铺垫搞得如此割裂,看完后再回顾细节,原来这样的硬切正是对不同时空的交代,每一次硬切前后都有着不同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是第一次看绝对难以注意到的,因此这也是故事早就开始的暗示。之后的剧情就是一次次做出选择,进一步分裂出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时空又进一步混乱。
这里比较有趣的是,在对话中可以得出每个房间和另一个房间(也可以理解为每一个时空和另一个时空)之间会有一段漆黑的地方,主角也说过“经过这段漆黑空间就会必然地分散到不同的时空”。故事的尾声里,八个人来自四个不同的时空,他们在同一间屋子里崩溃,我们则跟随着女主的视角,看着她不带丝毫留恋地离开了这一个混乱的时空,经过反复辗转成为了一名时空旁观者,看着在不同的时空里发生的不同可能性,直到发现了一个比较和睦的“完美世界”。
在这个时空里自己事业有成,感情稳定,因此她选择替换掉这个世界的“自己”。直至一切结束,彗星离去,时间线回溯到一切的开始。崩溃的女主度过了这个混乱的夜晚,第二天清晨的她,看着一切正常和谐的世界,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只有两枚一模一样的戒指告诉她一切确实发生过,而随着男主接到了“女主”打来的电话,将带着怀疑和审视的目光投向了女主,一切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在最后的开放式结局里留下了更深的可能性思考:这个世界的“女主”本没有参加聚会,等待彗星离开恢复信号后打来电话,而主视角的女主替代的只是另一个时空的女主。
通过这个可能性也能引出不同的深入可能:
- 这个时空的原版男主发现女主是冒牌的。
- 这个时空的所有人其实也都是冒牌的,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替代这个完美世界原来的“自己”,而冒牌男主发现这个时空的原女主还存活,因此得知眼前的女主也是别的时空的女主。
至此本片的逻辑基本自洽,也构成了这部影片最基本的完整故事结构。
我为什么说“不要责怪彗星”,难道不是彗星的到来让这群人陷入了混乱争执甚至是血腥暴力中吗?这里就升华到了本片的深层次高度——人性的黑暗。很多文学作品都坚持人性的“性恶论”,不断探究在极端情况下人性的黑暗面。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刘慈欣《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及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本片也一样,主角之一提到“如果另一个我是黑暗的,想要趁我不防备杀掉我和所有人怎么办”,为了防止这种可怕的情况发生,他主动行动谋划了一系列活动,直到被另一个时空愤怒的自己杀死,他才奄奄一息地说:“我们一直在防备黑暗面的自己,最后发现我们自己才是那个黑暗的人。”
让我们回到正题上,为什么说“不要责怪彗星”,因为每个人心里都隐藏着黑暗的自己,让黑暗面暴露的原因,也就是引起这一系列混乱暴力的原因,并不是彗星的到来或者任何外物,而是作为人自己内心难以隐逸的对他人的不信任甚至于对自己的不信任,以及对于过往那些有差错的选择的后悔和对更好的将来的贪婪。
将主视角返回女主,从开头的谈话我们得知,女主创作了一整篇舞台剧,却因为自己的一时选择错失了担任主角名震舞蹈圈的机会,导致自己籍籍无名,同时她的男友还与前女友藕断丝连,并且自己还面临着是否要跟男友去异国他乡出差的两难困境。因此在彗星来临的这一夜,经历过一系列事情的她对于本来可以更好的生活产生了难以避免的贪婪,做出了替代“完美世界”自己的选择,杀死了自己。
到这里我不禁也有一个疑问,如果你面临着一个触手可得的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而没能实现的更好更完美的世界,你是否会选择不择手段地得到这个世界?这个问题我不敢回答,我的人性告诉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本来就是我的,我只是把它拿回来而已”,但是我的良知告诉我“错过就是错过,要做敢于承担自己选择后果的人”,我作为一个庸俗的人会徘徊在这样的二相性斗争之间。
现在将问题交给你,你会怎么选择呢?不管怎样,彗星经过之后,所有人都和之前不一样了,可是彗星又做错了什么呢?它还要急着去下一个星球探索旅游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