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活出人生的意义》

《活出人生的意义》

作者: 我不是恶棍 | 来源:发表于2023-03-19 04:18 被阅读0次

1937年,日军多次轰炸南开大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保护高校教育的火种,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历尽艰辛长途迁徙到云南昆明,在此地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

这所临时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传奇。西南联大只存在了短短八年零八个月,却培养出来了172位院士、8位“两弹一星”的元勋、2位诺贝尔奖得主。

这份辉煌名单的背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冯友兰。

冯友兰当年随清华大学南下,在艰难路途中,写下了西南联大的校歌,还接连创作了六本哲学书籍,取“贞元六书”一名,寄托着他对战后新生中国的美好愿景。

在书中,冯友兰认为中国的命运就如同《诗经》中所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冯友兰一生跌宕起伏,但他始终伏案著书,晚年在眼疾和病痛的折磨下,仍然用十年时间,口述完成了一百五十万字的《中国哲学史新编》,成为了中国哲学上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书,便是冯友兰写给千万读者的心灵之书——《活出人生的意义》。

冯友兰1895年出生在清朝末年,7岁便开蒙读书,学习的都是儒家学派,这也奠定了他的学术主流。

之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得到胡适的教导,并在其推荐下去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

这本书收录了冯友兰在人生各个时期所写的人生哲思散文,有演讲、有讨论、有故事,这些文章内容详实,逻辑清晰,引用博古通今。

冯友兰就“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和“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两个大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这本书是由冯友兰的女儿,作家宗璞亲自审定,力求展现一代大师对生命的思索和探究。

在《永远的西南联大》一书中,作者许渊冲这样说起曾经的老师冯友兰:

“我本来少年气盛,凡事喜欢争第一,听了冯先生的课才明白,人尽其能,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做人之道。”

我们要讲述的第一个内容是,人生四境界:换个境界去思考,让生命变得多元。

第二个内容是,命运两重论:命运有起有落,坚定信念,重拾人生的意义。

第三个内容是,成功五要素:要有文明人的知识,还要有野蛮人的身体。

那么,就让我们跟着冯老的笔触,一起展开一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生境界之旅吧!

01人生四境界

一脚踏两省,鸡鸣闻四县,这便是对豫鄂两省边界、伏牛山麓的唐河县祁仪镇的描述。冯友兰便是出生在这座小镇,他曾经的故居,如今是镇政府的所在地。

现今去探访,还能够看到院内那棵腊梅树。长势茂盛,冬去春来,腊梅便娇艳开放,为古老的建筑,带来了勃勃生机。

这棵腊梅树是冯友兰亲手种植。

如同预言,冯友兰这一生,也像是腊梅一般,无论身处怎样的风暴中心,依旧“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他的这份豁达和随性,使得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到达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果有人问冯友兰老先生:你觉得人生有意义吗?

老先生的回答必定是:“人生是有意义的。”不过他的答案也止于此处,他不会和你说这份意义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也不知道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冯友兰认为,人生的真相,就是具体的人生。很多人一定不满意这个答案,他们想要知道的是,为什么我的人生是这样?

提出这样疑问的人,大多是因为生活遇到了阻碍,他们的生活达不到所预期的目的,便会问为什么人生是这样的问题,但凡生活如意,并无阻碍的人,都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对于生前利和身后名,冯友兰非常看得开,如他所言,人生就是如此,为了生活而生活。

我们总有许多无奈,或者偏离方向的选择,这又有何妨?古人云“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这两者的分别不过是“流芳”和“遗臭”罢了,都是不朽,这没什么差别。

对于名声上的争议,冯友兰是豁达的。

西南联大时期,冯友兰的一本书出版后,被几个学生反对,他们画漫画讽刺冯友兰,画上是一个留着胡子的人,背着手弯着腰,踩着三本书搭建的台阶,去见蒋介石。

有人就告状到冯友兰这里,希望他能够惩罚这些学生,但冯友兰看后笑着说,画得蛮像。并且还对告状的人说,年轻人都是闹着玩的,没必要当真。

俗话说,各花入各眼,对人生意义的探究也是如此,不同的境界会造就不同的人生意义。冯友兰将人生分成了四个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就是我们每个人最基础的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会去探究各种高深的哲学意义,就为了生存去生活,这是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有的境界。

而功利境界则有了一个意义,就是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在功利境界中的人,明确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就是赚取金钱或者获得名誉。

自然和功利境界,是我们最常见的两种境界,第三种道德境界是说,一个人所求所谋都是为了能够给社会带来利益。

大多古今圣贤和英雄,便是在道德境界之中,他们的人生意义也就是造福社会,服务百姓。

最后一种天地境界鲜少有人达成,是说这个人所做的贡献不仅仅能够给社会带来利益,还能够给全宇宙带来利益,这就是“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的最高境界。

说这四种境界是想要表达,前两种境界是大自然的馈赠,不需要花什么功夫就能够达到,但后两种境界则需要强大的精神创造。

而人生的意义也同这四种境界挂钩,任何事物,都是我们了解了,才有意义,如果我们对他知之甚少,他的意义也就很少。

甚至是同一件事情,因为了解程度的差异,可以产生不同的境界。

比如说吃饭这件事,对于有的人来说,吃饭就是填饱肚子,这是自然境界,但对于有的人来说,吃饭时对饭菜的评析是职业,他吃东西是为了工作赚钱,那这就成了功利境界。

而对于更高境界的人来说,可以不吃饭,但不能停止精神世界的追求,就像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所谓人生的意义,全凭我们对于人生的了解。

正如佛家说,虽然我们是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自己的世界里,由于每个人感知和知识储备不同,所处的境界也不同,那看到的世界自然也就是不同的。

就像两个不同职业的人去同一座山旅游一样,其中地质学家看到的是这座山的构成和成分,而历史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遗迹等。

这就是冯友兰所说的,发心不同,所追求便也不同,人这一生,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人生是有意义的,但这份意义取决于你的境界,境界没有高低之分,只是阶段不同,当你迷失在人生条条大路中时,不如换个境界思考问题,也许曾经困扰你的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了。

02命运两重论

冯友兰认为,命运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而遭遇没有幸和不幸,没有道理和理由可说。

学校迁移到长沙时,日军飞机对临时校区进行了轰炸,损失非常惨重。

轰炸结束的第二天恰好有冯友兰的课,看着满目疮痍的校园,他干脆让全班同学都来弹坑里上课,这是一堂让人刻骨铭心的课程,寓意着,就算是站在废墟之上,也要坚持不屈的精神。

你说他们都已经来到这里上课了,日军还是紧追不舍,这是不幸,是命运,没有道理可言。所以冯友兰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面对和抵抗。

冯友兰还将命和运分开解释,他认为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总遭遇,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

例如,一个人买彩票中了奖,那是他运好,但他将来如何,尚不得而知,这往后就是命的事情了。

因此,我们不要为了一时的运,认为这就是整个命。孟子曾说:“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意思是如果一座墙快要倒了,你还觉得自己命一直很好,坚持站在墙下,那被倒下的墙压死了也是活该。

说到这个,就要提起冯友兰曾经闹出的笑话了,在清华大学老师们南下的途中,进城门前,司机再三警告车里的人,不要把手伸到窗外,因为城门狭窄,很容易弄伤胳膊。

所有人都照做了,只有冯友兰一个人把手伸到窗外,结果导致左臂骨折,不得不滞留在城内治疗。

也不知道这位大哲学家是不是在思考命运的大问题,于是就把自己的手臂立在了“危墙”之下,还用骨折换来了“活该”两个字的结论。

那什么才是命运呢?努力而不能战胜的遭遇,才是命运。

汉朝的冯唐,生于文帝时期,年少成名,但偏偏文帝喜欢用年纪大的当官,所以冯唐仕途无望,等到文帝逝世,汉武帝即位了,这位新皇帝又喜欢用年轻人为官,可冯唐已经不再年轻,因此无法升官。

所以他这一生郁郁不得志,这是他的遭遇,也是他多努力都无法改变的遭遇,这才是命运。

人所遭遇的环境若是有利于自己发展,那是顺境,相反的环境则是逆境。结合前面冯友兰所说的四个境界,可以看到不同逆境下,各境界人们的反应。

自然境界里,逆境相对较少,因为这里的人会“知难而退”,自身才华和知识不多,也就不会被限制。

所以每当有一点小的困难突然出现的时候,在自然境界人都会觉得受不了,这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便会觉得人生不顺。

在功利境界中,目的都是求利,所以其顺或不顺,都是和利益相关。

若一个人原本能够得到一百万,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只得到了一万,那他肯定会认为自己身处逆境之中。

另外,一个人赚钱的多少是和自身能力挂钩的,赚一万的能力去肖想一百万元的结果,这种求而不得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身处不顺之中。

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对顺境的理解,不是单纯的好坏之分,而是去看这个环境有没有让你达到造福社会或造福全宇宙的目的。

在他们看来,能够锻炼人也是顺境。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佛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在逆境中,文王撰出《周易》,孔子作出《春秋》,屈原写出《离骚》。

正是逆境让这些大家创作出流传千年作品。当然,冯友兰并不是在推崇逆境对人就是好的,有的人挺过逆境,凤凰涅槃,而有的人,则在逆境中郁郁寡欢。

虽说命运是一场遭遇,但这遭遇也需要有机遇。

冯友兰认为,但凡是大人物能成大事业,除了他本身的天才之外,机遇的出现,更是重要。像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自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才助他创造赵氏帝国辉煌。

这就是冯友兰所认为的命运,有起亦有落。

冯友兰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岁月中,他发现,大多数百姓是没有自己的主义的,很容易在各方言论的左右下,失去自己的见解。

人们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于是,开始批评理想主义,认为这都是自欺欺人的空谈,但冯友兰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理想。

理想和现实,绝不是对立的两个,理想是现实的反映。例如,我们走路,眼睛看到的地方,总是比脚步更远,这眼光便是理想主义,纵使是脚下泥泞不堪,但眼睛能够看到前面的平坦大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冯友兰在危难现实里所著的文章,就算忧国忧民,也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理想。

理想主义就是信念。而信念对于每一个在逆境中的人来说,异常重要。

抗战时期,冯友兰的信念是,自己正在做一件中国四千年来最大的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坚信中国会胜利,新中国一定会建立起来。这是成功的许多条件之一,但没有这个信念是万万不可。

《益世报》的创办人雷鸣远曾回忆说,有些外国人问他:你相信中国能胜利吗?雷坚定回答道:“我敢打赌,中国若不胜,把我的头砍了。”

这也是当时许许多多革命前辈的信念,正因为这个信念,中国的胜利,早已有了几分把握。

不同时期,人生的意义自然不同,在探究意义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命运,还要有一点理想主义,再加上几分信念。然后再重新思考,你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03成功五要素

人这一生,想要成功就要知道三个要素,那就是:才、命、力。也就是,天资、命运和努力。

想要成为一个大学问家,必须要有天资。拿作诗这件事情来说,像李白、杜甫和苏轼这样天资卓越的诗人,他们的底子就好过许多人。

你说这历史上有没有比李白还努力钻研写诗的人?肯定是有,但李白,美酒一壶,便能写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

当然,也不能在没有努力和坚持的情况下,就给自己下定义说没有天资。

正所谓“自有仙才自不知”,很多大器晚成的人,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天资逐渐显现,像汉太祖刘邦,五虎上将黄忠,三国司马懿等等,都是默默无闻多年,然后惊艳出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涟漪。

而命运,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遭遇,它便和他人或者环境有关了。就如同刘邦一样。如果项羽的命运比他要好,那历史又会怎样发展还未可知。

有的人原本看起来是不堪重任的,可要是碰着比他更不行的人,反而能成功,这就是所谓的“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

康熙皇帝的九子夺嫡,恰恰就是因为这些儿子才学都很出众,但他们比起老四,都差些命和运的成分。所以才说“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我们也不应该以成败论英雄,命运是说不透的。

冯友兰还专门说了道德,他认为,想要在道德上出众,就一定要努力,这和天资无关,因为完成基础的道德,就是不要做出格的事情,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尽伦尽职即可。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丝毫不会影响到他的道德,就像文天祥和史可法都兵败身死,结局是失败的。但他们的道德没有因此而减少半分。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成为大学问家,成为圣贤是要在文学造诣上登峰造极,但孔子和孟子这些学问大家,绝不单单是因为他们的才华而被后人称之为圣贤,他们的道德更是同学问比肩。

在书中,冯友兰对青年人提出了五点建议,他认为,生活在现代,一方面要有文明人的知识,还要有野蛮人的身体,才能够担当起社会的重任,未来的大事。

其一,要有责任感。古人常说“忠孝”,这就是将责任分成了两种,对家庭,对国家。

若一个人在“忠孝”二字上有瑕疵,那他的其他方面,也就不堪一问了。

在古代的社会制度里,有一个说法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说一个家族里,有一个人做了官,那全家都能享福。

但还有一个罪名叫“连坐”,就是说,若一个人犯了罪,那他全家都要受到牵连。因此,古人的家庭责任就会比较重。

其二,就是要立定志向,想要做一个大人物。

当然,冯友兰所说的大人物,并非是出人头地,成就很高的大人物,而是无论什么角色都行的大人物。

只要所做的事情,对社会有益,就是大人物。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大多都是社会中平凡的角色,但他们兢兢业业,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这就是大人物。

第三点,就是要注重兴趣。

这一点在很多名师大家的书籍中很少见,因为大多数人只关心你能不能学会,而不会在乎你感不感兴趣。

冯友兰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华所在,若有幸,你找到才华所在,并在上面钻研,那是幸运。若你找不到才华所在,不妨问问自己,什么事情你感兴趣?兴趣和才华总是恨相近的。

纵观很多大导演的人生经历不难发现,他们小时候或青少年时期,一定是和电影结缘,并深深爱上电影。

这里,冯友兰还提醒读者,要小心虚荣心趁虚而入,原本一个人的兴趣在教育,可又觉得办教育不能出风头,便动了歪心思,做了其他事情,那他便是被虚荣心驱使了。

忘记成败,是冯友兰的第四个忠告。

还记得前面说到命运的时候,我们说运是人生某一时刻的遭遇吗?既然是某一时刻,就表示还会有下一个时刻出现,所以眼下的成败,只是一时的,并不能决定一生。

就像飞机刚发明之初,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成功,若每一个发明家都在第一次失败后就顿足捩耳,不再前进,那现在的社会将会变得无法想象。

最后一点,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点,冯友兰告诉大家,要锻炼身体,这也就是他所说的“野蛮人的身体”了。

冯友兰95岁高龄离开人世,他一生横跨晚清民国和新中国的历史浪潮,经历了多少风暴,仍然屹立不倒,这离不开好的体格。

他深感,就算一个人极度聪明,又有很多才学,但早早去世,还没有给社会绽放自己的光彩就死去了,那简直太遗憾了。所以,健康的身体,也是要放在书中重点笔墨的一点。

这五点建议,是冯友兰获得人生幸福和满足的要点。也许老生常谈,但老酒不怕酿,如今再提出,与君共勉之。

《活出人生的意义》就介绍完了,下面再为你总结一下本书的精华内容:

首先,我们说了冯友兰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

他先是肯定了人生是有意义的,接而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感触,便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他一生跌宕起伏,有荣耀,有批判,有争议,但如他所言,为了生活而已。

冯友兰还提出了经典的人生四种境界,来帮助大家理解各自的人生意义,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接着,我们谈到了命运,冯友兰的命运论将命运看作是一场遭遇,而其中,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总遭遇,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

将命运分看来看,能够分析出很多历史上人物的因果。除此之外,冯友兰将命运放在了四种境界中去理解,能够理解他的淡然和洒脱,以及他的信念。

最后,我们提到了冯友兰给广大读者的成功三要素:天资、命运和努力。以及五条衷心的建议。这三要素和五建议能够更好帮助我们寻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

说起来,普通人对于哲学往往是望而却步,似乎感觉门槛太高,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于哲学家,更是有一种疏离感。实际上,冯友兰生活中丝毫没有哲学家孤高的气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说他就是一介书生。

冯友兰的女儿宗璞曾回忆,他们一家五口有一阵子只能在一间房子生活,看书睡觉做饭都在一块。

有一天,他们刚包好了饺子放到一旁,等到下锅的时候,怎么也找不到,就一个屋子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冯友兰太专注看书了,一屁股坐到了饺子上,引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儒雅如他,懵懂如他,坚定亦如他。就算是和闻一多主张上不合,但在闻一多身亡后,他义不容辞为闻家的孤儿寡母提供住所,也会在学生危难时,不顾自身安危将学生护在身后。

冯友兰晚年疾病缠身,仍靠着信念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

离世之前,冯友兰提笔写下:“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作为自己一生著书工作的总结。

曾有学生在颐和园的湖畔中,见冯友兰携家人在落日余晖下荡舟,大概,这就是冯友兰所追求的哲学最高境界:人,与天地同参。

相关文章

  • 生命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都在定义人生的意义,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对啊,意义是活出来的,那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活得更有意...

  • 意义

    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 四月份计划

    活出人生的意义 相约星期二

  • 关于人生

    人生最大的不容易,就是要把周而复始的平淡流年,活出意思、活出精彩、活出意义。 关于人生,毕淑敏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到,...

  • 人生的意义在哪里?

    毕淑敏先生说,人生本无意义,意义是活出来的。 如何才能活出自己有意义的人生,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一个话题。 也试着...

  • 什么是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自己 怎样才能活出自己 做自己喜欢的事 那么吃垃圾食品,刷短视频也是我喜欢的事 这是人生的意义吗...

  • 03.15-2020 读书感悟

    2020.3.15阅读《思维的囚徒》心得 【联系】 它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追随; 【意义】: 指引我们人生的意义...

  • 哲思|你有思考过你的人生的意义吗

    关键词:人生的意义 稻盛和夫 活法 人生的意义是活出来的 宿命论和意义论 目标价值 ...

  • 活出人生的意义

    《活法》读后感 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是为了在死的时候,灵魂比活着的时候更纯洁,更美好,所以人生的过程就像砂纸,...

  • 活出人生的意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出人生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ie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