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学生给我发微信。
“老师,现在学校没有很紧张的氛围。我们班同学学的怎么样?”
他是个音乐生,浙音的校考一结束,就回高中了。但是常年在外学艺术,再加上学习氛围不好,担心自己的文化课,还没几天就变得焦虑起来。他告诉我,最后32天,他想好好学,不再浑浑噩噩,也不再将就了。
他不是个例,这两天,很多艺考生回去冲文化课。但是,回到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翻开熟悉的课本,曾经熟悉的一切,已然都变得陌生了。
成绩差不多的同桌,已经把自己甩开了一大截;
课程完全跟不上,大半年在外奔波专业课,回到学校已经是二轮甚至三轮复习了。自己连一轮都没完整的复习过;
好不容易觉得能拿张证了,想把文化课捡起来,班上却没有一点学习的氛围;
很多学生变得焦虑,辛辛苦苦拼了大半年的专业,不想因为文化课随随便便考个大学,最后白白浪费了四年青春。
1
网上看到一组视频,《美术生回高中读文化课是一种怎样的状态?》
刚回到学校的小姑娘趴在桌子上,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有的人觉得好玩,评论到,“可以说很形象了”、“是我了”、“第一天就逃课了。”
当然,也有人态度比较严肃,“这样考不上的”、还是要学的,最后九十多天,拼起来,有的省市明年就涨文化分了。”
这样的场景,是大部分艺术生真实的写照。一回学校,感觉就完全是在听天书。更有学生调侃,连简单的计算题都要用计算器了。但其实,是他们不想学吗?
小凯是18届的学员,现在考到了江南大学。他的文化课基础不差,在当地一所重高就读,平时也能考个500+。但学了大半年美术之后,回到高中他已经完全跟不上进度了。
“本来在班上成绩还是靠前的,现在一道题老师讲一遍别人能懂,我往往得听上个两三遍。”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小凯很纠结。长此以往,他担心自己会因为失去信心变得随便,不懂装懂高三就浑浑噩噩了。
跟不上进度、羞于提问、高中老师固定的上下班时间,让本就文化课不太好的学生,学习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觉得枯燥、乏味,想想就算了吧。就像有网友说的,“之前有个大神,从前一年九月开学到第二年三月中旬艺考结束,他就开学那几天去了几次,然后再也没去上过文化课了,班主任给他的座位都撤掉了。”
从最初的满怀信心,到无奈、担忧,最终将就、妥协,这是无数艺术生真实的心路历程。
庆幸的是,还是很多人紧盯着未来,不愿随便糊弄。
小金是19届的高复生,明明有大学上,依旧选择复读。我很好奇,复读一年不痛苦吗?他的回答让我震惊。
“我就是想跟最优秀的人接触,三本我不知道怎样,但是专科真的不想上。”
小金还告诉我,自己几个朋友去了专科,一进去学校群,就感觉里面的学生讲话都很傻。
但有多少人,坚持在教室里听着天书,昏昏欲睡。将就了自己,一步步迈向低配人生。
2
但高复之路也越来越窄。这两年,更多人想着能考上就直接走。
前两天和学生聊天,“假如发挥不好,会高复吗?”很多人态度很坚决,“绝不高复。”言语中,他们透露出对高复审慎的态度。
“19年更难了,只有学考通过,才有资格参加选考。”我明白他们的想法,高复一年,也未必能考上更好的学校,今年更像背水一战。
前两天,和老师聊起学生现在的状态,她用疯狂形容。
“政治还没上的内容,都跑过来问;每天晚上拉着问问题,从没早过12点下班;之前两节课连上,中间学生还会要休息,现在都没喊停。”
选考只剩下31天,为了考上好大学,许多人恨不能把时间掰成两半。加班加点,熬夜,已经成为常态。
辛苦了那么长时间,他们不愿将就;
不想高复,他们选择奋力一博;
明白所有今天的将就,将来都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很认同一位带班多年老师说的一句话,“高三的这个时候,如果孩子觉得紧张,压力很大,那就对了。这个时候你不冲刺,还得等到什么时候?”
最后31天了,
你无法替孩子备战,也无法帮他提分,
但我们愿意为你分担,陪孩子备考。
备战选考,我们不将就!
未来,我们不将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