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0年前就出现了基因编辑? 却造出了这样的怪物

200年前就出现了基因编辑? 却造出了这样的怪物

作者: 明白君是明白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10:29 被阅读0次

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我们常用于激励少年积极向上,这句话不仅蕴含着「孕育新生命」的美好寓意还承载着人们满满的希望。

春天迈着脚步向我们走来,农民开始播种,小草开始从厚厚的泥土里面钻出来,大树也长出了新芽。

在这一切符合自然生存逻辑的事情发生之时,人们却还不满足于现状,开始「创造」自然法则之外的「东西」。

一.科学怪人的诞生

早在19世纪的,人们除了对物质与生命的探索之外,还在幻想找到创造生命的秘诀。

作为科幻、恐怖历史上的里程碑,《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在181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是一个有关于打破人类正常伦理的「人造人」为主题的故事。

在2015年11月25日,由保罗·麦奎根(Paul McGuigan)为导演拍摄的电影《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在美国上映,该影片改编自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剧照

影片中,一个名叫弗兰肯斯坦的疯狂科学家因欣赏驼背青年的医学知识,于是弗兰肯斯坦想方设法将驼背青年劫了出来,还为他起名伊戈尔。他们利用当时的生物学知识,将不同的尸块重新组合,拼凑成一个人体,在一个冷雨夜中利用闪电让尸体起死回生有了生命,然而,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复活的死尸却要致他们置于死地,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就此拉开了帷幕。

弗兰肯斯坦制造的怪物

影片中充满了科幻、恐怖、帅哥、帅哥、怪物,结局也是「正义」战胜「邪恶」。影片与200年前世界第一步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不同,在小说中,被弗兰肯斯坦创造出来的怪物本身是善良的,无奈因为外表太丑陋被世人嫌弃,甚至会遭到人们的攻击,它并未因为这样就开始厌恶人类,甚至还一次次的主动帮忙期盼得到认同,事不遂心,,他得到的回报永远是冷漠、鄙视和遗弃,它感到深深的孤独。

《科学怪人》电影中弗兰肯斯坦与怪物相遇

接连杀害生命的怪物最终来到日内瓦,它的创造者的故乡,请求弗兰肯斯坦为自己再创造一个异性伴侣,并保证会远离人类文明。

但是弗兰肯斯坦这时也发现「创造」的背后同样带来了因为害怕再创造一个怪物,他们会繁衍出小怪物,所以最后拒绝了怪物的请求。被拒绝之后的怪物开始暴走,先是掐死了克勒瓦尔,在新婚之夜怪物竟然在弗兰肯斯坦的新婚床上杀死了他的新娘伊丽莎白。于是弗兰肯斯坦发誓要报仇,他一路追踪怪物到北极,直至奄奄一息,被一个叫沃尔顿的旅行者发现。而怪物最终自焚而死。

二.深度恐怖在何处?

怪物因为丑陋的外表遭人嫌弃与排斥,最终由善良转为邪恶,杀人无数之后选择自焚,创造怪物的弗兰肯斯坦,因为最初的遗弃怪物到拒绝怪物的请求,怪物暴走之后杀害了他的弟弟、新婚妻子以及好朋友,而弗兰肯斯坦因为要报仇,一路追踪怪物到北极,最后奄奄一息。因为这种种原因导致了痛苦的结局。

那么假如我们假设,弗兰肯斯坦创造出来的怪物是一个不丑陋,甚至是一个美丽亦或帅气的角色,那么人类还会恐惧吗?是不是还可能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很吃香呢?人们不仅不会排斥与嫌弃他,甚至还会主动帮助他呢?

电影《暮光之城》中,名叫贝拉的女主角爱上了外表帅气但却是吸血鬼的爱德华。

但是,不管是小说还是影片,恐怖之处并不是怪物丑陋的外表和暴走之后的杀人动作,真正的恐怖在于创造出怪物的人,15年拍摄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电影在宣传时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广告就是「在创造怪物的同时,也创造了你自己」,很明显地就是要说「创造出怪物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怪物」,所以电影中创造出「怪物」的维克.弗兰肯斯坦其实才是片中所指的怪物,而并不是指「科学怪人」本身。

中国古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至今为止,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可以创造人的只有神才可以做到,从东方女娲造人到西方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这些都是神在创造人,但是在玛丽·雪莱的小说中,弗兰肯斯坦竟然「亵渎」了神灵,自己创造出了「人」。弗兰肯斯坦的「疯狂」行为,更是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不顾人类伦理道德,探究「禁忌知识」的行为。

虽然虽然创造出了「人」,但是与之相伴而来的破坏力同样存在。

三.人性道德不能丢

从《弗兰肯斯坦》问世之后,到现如今无数的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以「人造人」为主题,预测了包括「基因改造」在内的各种「非人类」的诞生,但如果经过「基因改造」过的「非人类」诞生时,还是会让人猝不及防、为之震惊。

从1996年7月5日,世界第一个成功克隆的人工动物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到2017年11月27日克隆猴「中中」的诞生,再到2018年的「基因编辑婴儿」。科技是不断在进步,但却也在一步步突破这人类的伦理与规范。

世界之初第一个成功克隆的人工动物—多莉

克隆猴「中中」和「华华」

2018年的11月26日,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娜娜和露露的基因编辑婴儿已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她们的基因经过人为「修饰」,能「天然抵抗艾滋病」。消息一出,立马像一枚炸弹一样,迅速在国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随之而来的还有质疑与争论。在2018年12月6日晚,国内122名科学家就此事发表了联合声明抵制这一行为。

贺建奎

在声明中说:

「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对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有一部分人认为,要想科技有所发展和进步,那必须要不受多方限制支持科学自由,科技发展了还会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此处可以推文:你未必知道,全世界都受益于这位女性)、延长生命。(此处可见推文:人类真的可以永生吗?)

但更多的人会认为「基因编辑婴儿」就是现代「弗兰肯斯坦」试的疯狂科学行为,「基因编辑」事件表面看似是人类在科学上跨出的很大一步,但现实出现之后被人们所谴责与抵制的同时,是我们更加要深思的地方所在,不管是122位科学家的联合声明,还是各界人士的谴责之声,这都是在告诉我们,科学发展不能违背人类的伦理道德。

《弗兰肯斯坦》作为第一部小说的厉害之处就是在于恐惧的背后饱含深意。虽然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怪物为其带来了无法拟补的后果,但是在这背后所隐喻的是科技的发展与人文问题是不可分割的,是假如科学不加节制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所以我们要重读《弗兰肯斯坦》。复旦大学博士后、杭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詹玲也曾说过:

「我们越是为科技突破欢欣雀跃,越是需要再重新读《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已经通过弗莱克斯坦的悲剧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如果滥用科学技术,可能会带来怎样无法弥补的可怕后果。我们也需要再相信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美好未来的同时警戒自己,不要把科技进步跟人生社会等等人文的问题割裂开来,科学技术需要跟人文精神齐头并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0年前就出现了基因编辑? 却造出了这样的怪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jm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