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葛叔解读《富爸爸穷爸爸》,观书名,我会以为是一本儿童读物,进了读书会,嗯~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你才会知道自己其实多么孤陋寡闻,葛叔解读的书籍基本我都是从未涉及过的,每本书都能让我耳目一新,《富爸爸穷爸爸》,却是我最深有感触的一本,因为我有一个这样的"穷爸爸",因为,我是这样一个"穷妈妈"~
为啥说我有一个穷爸爸呢?
老爸那时恰逢知青上山下乡,计划经济凭票买货的年代,从事了香饽饽一样的供销社岗位,娶了我妈这位据说是村里三枝花中的一位美女老师,在那边也安家落了户;我也从小香饽饽一样的,穿的好,吃的好,在我们那片村里面优越感十足;1986年,老爸还中了农行颁发的一种什么储蓄大奖,奖金1万元,那时候,一个月工资大概才几十元吧,1万元是多少大的一笔金额?
喜从天降,全家族高兴,特别有印象的是老爸的几个堂兄弟们,上我家来,摆上一桌,讨要红包,老爸每人发了5张10元,更甚的是给小婶婶肚子里面未出生的孩子也要了去(小婶婶后来生了一个哑巴儿子,有几个多舌的就说是未出生就要钱不吉利,当然这是后话)。
有了一笔意外之财,看看我老爸是怎么做的呢?先花了不到1000多元造了村里第一幢2层楼房(造这个楼房的时候还有个故事,我爷爷听说要造楼房,极力反对,说这么高,风吹了会倒,结果老爸把平房拆了一半,造了一层一间2层楼房);村里有人办了个厂说要装电话机,老爸跟着一起装了一部电话,出线路钱,出电线杆钱,总花费6、7千元,虽然我家电话费大部分是贡献给了我表哥跟女朋友谈恋爱用,但那时我应该是很高兴的,家里有电话是多少值得开心的事情,即使我还很小没有一个可以电话联系的对象。
瞧瞧!花巨资安装一个几乎无用的电话,购买了最大的负债~,是不是和书中写的一样,刚开始的时候过的特别潇洒,头脑中是这种只消费不投资的模式,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回原形,典型的穷人思维。
再大些,看中了县城的一幢楼房,2万元,老爸考虑后放弃了;市场经济慢慢开始萌芽,老妈说去县城开一家店,老爸坚决反对;长大后我隐隐约约知道老爸的眼光是短浅的,现在看老爸财商是严重缺乏的,原生家庭的认知价值观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我就是最好的例子,一个典型的“穷妈妈”~
《富爸爸穷爸爸》里提到说大多数人一生都在追求工资、加薪和职业保障,没有在最该奋斗的年龄让自己变得更值钱,在人们财务自由上之所以会遇到那么多的障碍的5个主要原因里:1.恐惧心理 2.愤世嫉俗 3.懒惰 4.不良习惯 5.自负;深度反思一下,或多或少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
在教育孩子上面,那句:努力学习,长大了找一份体面的有价值的工作;但是什么是体面的、有价值的工作呢?我们给了孩子明确的答复了么?引导了孩子的正确价值观么?没有。
就像我自己现在才知道自己缺乏的知识太多,思维太狭隘,自己都没有搞明白什么是正确的金钱观,如何学会理财,怎样购买资产而非负债,努力让钱生钱!还在自己的领域圈子里面只知道耕耘产品,不知道营销自我。还是一个穷人的思维。
用葛叔的话说,很后悔太迟看这本书,me too.....
但又很幸运,遇到这群人,知道这本书,嗯~不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