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星期三,多云。
(1)早上5点起床,先是梳理一下近期精进计划,把豆瓣长篇连载梳理了一遍,决定按照新思路推进下去。目前《陈招娣改名》已经写完8章、近2万字。接下来,就不管有什么事乱入,都要一气呵成,完成这部小说。继续开始写第9章。
(2)上午继续整理手头这一篇小论文。今后还是牢固守住自己的这个领域,慢慢深耕拓展吧。做自媒体讲究细化,做学术何尝不是呢?我这些年来在学术上犹如吉普赛人一样,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浅尝辄止,今日之一无所成,不亦宜乎?要对自己有约束!
(3)下午继续读《毛泽东传》六卷本,读至《四十二 第一次访苏》。准备快速读完这一遍之后,结合《毛选》《毛文集》《毛年谱》再读一遍。这一遍先不写东西也罢。
又继续读《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这是201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作品。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出生于1962年1月29日,波兰女作家、诗人、心理学家。1985年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1993年出版首部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太古和其他的时间》。1997年起专事创作,同年获尼刻奖。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并凭借该小说获1999年与2002年尼刻奖。 2014年,凭借小说《雅各书》再获尼刻奖。 2018年,凭借小说《云游》获布克奖。 2019年10月10日,获得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精练巧妙的波兰文字,在神话、现实和历史的印迹中摸索。她善于将迄今看起来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将质朴和睿智联系在一起,将童话的天真和寓言的犀利联系在一起,将民间传说、史诗、神话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其表现手法可以说是同时把现实与魔幻乃至怪诞糅合为一,文字在似真似幻中反映出一个具体而微妙的神秘世界。她的笔下涌动着不同寻常的事物,但她又将神奇性寓于日常生活之中。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无疑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波兰文学中的一部奇书。它是由数十个短小的特写、故事、随笔结集而成的一部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有波兰评论家将其称为“用各色布片缝缀起来的百衲衣”。
它是一部文学品种边缘的小说,在这里各种修辞风格相互混杂、渗透,是各种文体的杂交:自传体、随笔、叙事体、史诗风格,甚至议论文体,应有尽有。
小说中,贯串始终的唯一人物就是那个做假发的女人玛尔塔。玛尔塔是连接书中各种人和事的桥梁,是鼓励叙事者回忆自己的童年和成长过程的感召者,是一个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感召者。她以自己的主观见解无意地激发叙事者剖析自我的超意识,使作家的自传成分不仅在书中自然分布,且成了吸引人的说枝节话的长诗。
当然,理解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也是非常艰难的,要非常努力读才行。
(4)出去走步,兼购置厨房用品。
因为学校还没有开学,所以如果不想天天吃泡面,就只能自己动手做饭了。而自己动手,需要购置的物品就很多了:菜板菜刀、油盐酱醋、锅碗瓢盆、清洁用品等等。回来一做饭一炒菜发现,最后还是漏掉了盐,没有买盐。
(5)晚上继续写《七武士》的影评,了解一下武士道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