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主要讲述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辩证法的思想,亦是自然社会的根本法则,思维的根本法则,是一种底层逻辑。
《矛盾论》主要分为六部分,分别是:
1、两种宇宙观
2、矛盾的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
4、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5、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6、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两种宇宙观较为清晰地说明了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本质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文章的精华部分,详细地分析了事物发展的内部变化规律;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通过层层剥茧,发现诸多矛盾中的内部关系;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解释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细化分析了矛盾斗争性的问题。
一、两种宇宙观
人类认识的发展中,贯穿着两种矛盾的见解: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
形而上学:对世界本质的研究,即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现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其目的在于确定事物的真实本质,也就是确定存在物的意义、结构和原理。
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
首先来说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可称玄学。矛盾论指出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世界。也就是说把世界一切事物看成是孤立不变的,并且在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即是如此,顶多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化。且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变化的原因是由事物外部的外力推动所致。变化的结果只是反复产生同样的事物,不能够变化为另一种事物。
例如,形而上学认为社会发展是因为外部的地理、气候等原因造成,并且否认唯物辩证法主张的事物因为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所以它就不能解释事物的多样性以及一种物质变为他种物质的原因。
接着来说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反),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的自身运动以及外部的相互联系来推动的,是从内和外两个方面来说明的。并且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事物的内部矛盾。外部因素只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例如,鸡蛋因为温度变成鸡子,但是温度不能让石头变成鸡子。鸡蛋是内因,温度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是:温度通过适当加热鸡蛋而使得鸡蛋能够孵化出小鸡。
如此也就解释了,从一事物变为他事物的原因,是因为内部的根本矛盾以及外部的关系条件的作用产生了性质的差异,也就变成了其他事物。从而也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事物的千差万别。这样也就有力地驳斥了形而上学所说的外部因素导致事物发展的说法。
这样,我们就把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结合事物发展联系起来了。对它们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综上,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然后根据这种分析,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学习矛盾论的主要目的,找住矛盾本质,寻求解决方法。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含义: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2、每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即是,从普适性角度来讲,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可以从任一事物的发展中找到矛盾的身影,矛盾根植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从时间角度来讲,矛盾运动是连续存在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如同我们自出生开始就有了血液循环。
以上也就是说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例1,生命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就停止。
如何理解?
生命都需新陈代谢,我们的细胞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旧的细胞老死了,新的细胞就得补充上来,从而完成新陈代谢,延续我们的生命。一旦我们停止新陈代谢,细胞就不断死亡,于是最终我们的个体也就死亡。
例2,原文: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毛选》第二版第一卷矛盾论第305页第五段最后一句)
这句话有点绕,怎么理解?我用二维象限图来说明:
(如图,X轴为时间t,y轴为人类的认识能力,X轴左侧为过去,右侧为未来。)
人类的认识能力是随着时间不断提升的:
如时间在t1,即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诞生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在y1;
时间不断流逝,到了15世纪末t2,达芬奇诞生了,人类的认识来到了y2;
继续,到了16世纪中页t3,伽利略诞生了,物理学之父,之后人类的认识又来到了y3;
时光飞逝,来到了t4,突然一个苹果掉落下来砸中了我们的天选之子--艾萨克.牛顿,我们的认识来到了y4;
时间毫不停留,到了19世纪后期的t5,我们的“神”--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降临人间,指引方向,人类的认识来到了y5。
同时,时间不断向前,人类继续发展,认识不断提升。
因此,人类无限的认知能力和我们个人的局限的理解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在无穷的前进当中解决的。
于个人而言,亦同。
以上,即是矛盾的普遍存在。
接下来,我们细化下来,分析矛盾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这里有两个问题:
1、每一过程的开始阶段是否有矛盾的存在?
2、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否具有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给到确定的观点,进而补充说明: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
如一富者与穷者,平常时日,两无接触,他们之间便处于一种矛盾着的平衡状态,没有激化。但,忽一日富者企图奴役并羞辱贫者,瞬时两者之间的矛盾就激化了,于是乎产生了不错的有趣互动,各自挂彩。
如是,矛盾是客观地一直存在于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矛盾没有显现,只是处于了相对平衡状态,没有被激发,一旦激发,矛盾就显现了或者说可感知,可视化了。
以上已经说明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过程当中,可当新的过程产生的时候,是怎样的形式呢?文中言:这是旧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让位于新的统一和组成此统一的对立成分,于是新过程就代替旧过程而发生。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开始它自己的矛盾发展史。
这就像一部电影到了最后,主角挂了,但是他的孩子出生了,于是新的故事就此展开,新的主角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新的发展过程。同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三、矛盾的特殊性
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运动的,一个石头怎么运动呢?微观来讲石头本身会风化,宏观来讲,地球是运动的,地球在自转,因此石头也是运动的。所以,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我们要了解到它的共同点和特殊点。其中以特殊点为重,每个运动形式中都包含着其内部本身特殊的矛盾,从而构成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本质,也就导致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千差万别,形成了事物的唯一属性,我们把它叫做根据。
世界上的这些运动形式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区别的,这些有所区别的矛盾,形成了不同的物质运动,也就是它的特殊本质。
以上就是通过对物质运动形式的内部分析和外部各物质运动形式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来主要说明不同物质运动形式的区别,也就是在矛盾论第一节中辩证法所介绍的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的自身运动以及外部的相互联系来推动的,发展的结果就是导致事物的千差万别。
我们认识事物,研究科学领域,一方面通过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从而发现事物发展的普遍原因和根据;另一方面通过研究矛盾的特殊性,从而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从而辨别事物,区分科学领域。
人类的认识,分为两个过程:
1、由特殊到一般;
2、由一般到特殊;
这两个过程彼此循环往复,过程1是归纳、总结的过程,可以形成理论;过程2是对归纳、总结后的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对事物共同的方面进行补充、丰富和发展的完善过程。因此,从过程1到过程2 是一个完整地把特殊事物性质进行分析总结、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不断升华的,每一次的循环都可以将人类的认识提高一步,使人类的认识不断地深化。
如此图,x轴代表人类的不断向前的发展阶段,y轴表示人类的认识。那我们在t1的时候,人类的认识是在y1;
在t2的时候,人类的认识是在y2;
在t3的时候,人类的认识是在y3;
图上的每一个圆圈就代表人类的认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
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循环,人类的认识就提升了一步。即从y1到y2到y3,都是一个不断提升、跃迁的过程。人类也因此从当初茹毛饮血的野人阶段发展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
于个人,亦同。
ok,继续研究物质的运动形式,我们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单独分析。
先从微观个体来讲,一个个体它内部也存在着矛盾的两方面,如A和B,并且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从t1到t2到t3,每一个时间段的矛盾性质都是不一样的,都是随着过程发展而变化的:
t1阶段,A和B近乎均衡;
到t2阶段,A明显大于B,此时A占据优势;
到t3的阶段,局势完全逆转,B明显大于A,此时B占据优势。
那么随着时间发展,矛盾继续互相博弈、变化。
了解了个体内部矛盾的基本发展过程之后,这里还有两个重点需要强调下:
第一点,即刚才所说,每一个时间段的矛盾性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严格来讲,在t2的时候,已经不是矛盾A和B了,应该是矛盾A’和B’,到t3的时候,应该是矛盾A’’和B’‘,它们性质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依旧用鸡来举例,在t1的时候,它是个鸡蛋,受精卵;到了t2的时候,它孵化了,变成了一只小鸡,且是只母鸡,继续,矛盾发展,小鸡长大;到了t3的时候,它自己又产了一枚受精卵,等待孵化。所以,从个体角度来讲,它在每个时间段的矛盾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个体矛盾发展在不同时间段的矛盾性质区别和矛盾的优劣势、强弱的分析。
以上是单一个体的矛盾发展的过程。
从宏观角度来讲,一个大系统内,存在着诸多各自不一样的小的个体,个体彼此之间也是矛盾的,比如个体M1和M2,那么随着大系统的发展,内部每个个体之间也是互相变化的,所以每一个时间段的大系统内各个个体之间矛盾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经过我们刚才对个体内部矛盾发展过程的分析,这不难理解,无非是将系统内每个个体内部矛盾的发展放大化,放大到系统内不同个体之间。同样地,可以从不同时间段系统内各个个体之间的性质和优劣势进行矛盾分析。
在整体上了解了各主体内矛盾的性质,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解决矛盾。解决这样的矛盾,我们就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对症下药。也就是找到《实践论》中说的每个阶段的相对真理,找到符合某个相对应时间点上的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在事物发展的长过程当中,大系统的总矛盾是逐渐激化的,内部的各大小矛盾有的激化了,有的暂时或者局部地解决了,有的缓和了,有的发生了。
在这样内部复杂的矛盾情况下,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显示出阶段性来(由于系统内每一个个体矛盾的叠加),对于每一个阶段,我们也应该遵循规律处理本阶段现有的矛盾。
以上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让某个事物暴露它在总体和相互联结上的特殊性,就必须暴露内部各个矛盾的方面的特殊性的总和,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其总体上矛盾的本质。找出了总体矛盾的本质,我们才能就此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以上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具体事物具体分析。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外在环境对矛盾的影响: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变为普遍性。
如何理解?
举例,比如水,在江河湖泊中,它是普遍的,到处都是水,但是它在干旱的沙漠中,又是特殊的、稀缺的。所以它自身客观的性质,在不同的场合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可能是普遍的也可能是特殊的。
对于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在国内那就是普遍的国人,14亿分之一,但我们去了国外,就成了老外,异乡人。因此,环境可以对矛盾的两种性质进行标的、定义。
而且,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相互联结的,每一个事物内部既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也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所以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研究事物的时候,应当发现事物内部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和这两方面相互联结的关系。
综上,即是关于对矛盾的特殊性的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当中,这是它的共性,是绝对的,就像运动是绝对的;但是每个个体内部的矛盾是有其自身特性的,所以是相对的,就像静止是相对的。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研究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我们应当客观、辩证地积极看待。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就了解了事物的本质。了解了事物的本质,我们便可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中还存在着两种需要特别提出加以分析的情况,即: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如何理解?这是一个逐渐细化分析的过程,即究根追底抓重点的过程。举例,某人与对象吵架,那么矛盾可能有这么几个:某人没钱、不关心ta,越看越丑,或者ta脑子有问题等等,都有可能。但是两者之间肯定有一个主要的矛盾,多半是因为没钱。那这个穷就是横亘在两者之间的主要矛盾,关于这个“穷”自身矛盾着的两方面又是什么呢:一方面是基于穷,所以某人想挣钱;另一方面是因为某人好吃懒做,赚不到钱。然后,客观事实就是赚不到钱,所以这个时候好吃懒做,占据了“贫穷”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再复杂的事情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者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可以把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看作一个集合(包含A、B、C、D),其中大大小小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但是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占据大部分的百分比,而且其他的各次要的矛盾都被这个主要矛盾所规定和影响。
比如图中的A是主要矛盾,B、C、D为次要矛盾。
而且,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会因为外部的环境变化或者时间推移等因素发生转变,这里有2种情况:
1、主要矛盾A变为次要矛盾,非主要矛盾B,变为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A变为次要矛盾,非主要矛盾C和D等结合变为主要矛盾F;
所以,以上就是告诉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存在2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同样的,在每一对矛盾中,我们也不能把矛盾着的两方面平均看待,矛盾着的两方面也是区分主次的,事物的性质也是主要地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所规定。并且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着的两方面也是彼此互相转换的:
1、在一定阶段上,矛盾的主要方面属于X,非主要方面属于Y;
2、达到另一发展阶段后,矛盾的主要方面属于Y,非主要方面属于X;
如,我们依旧举上面贫穷的例子,在刚开始,你的行动Y配不上你的野心X,因为你好吃懒做。此时占据你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是你好吃懒做;但是人是在进步的,一段时间后,你觉醒了,这个时候,你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你的野心越来越大,欲望越来越强烈,使你的行动上产生了质的变化,你不再好吃懒做,不再显得无能,充满自信,这个时候,占据你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是你的野心和能力,而你的好吃懒做、无能,也将趋于消亡。
以上不同阶段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
任何事物内部都有新旧两个方面的矛盾,那么矛盾的双方就会斗争,斗争的结果就是新的方面由小变大,即Y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旧的方面由大变小,即X由大变小,变成逐步归于灭亡的东西。
并且当突破双方均衡的临界值之后,新的方面对于旧的方面取得支配地位的时候,旧事物的性质就变化为新事物的性质。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以上,我们便对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有了一个系统性的了解。
接下来要补充的一下是,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互相转换进而促进事物发展的说明:
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和实践;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狭义上看,有人可能认为在这几组关系中,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是占据主要方面的,地位并不变化。这是不对的,在一定条件之下,生产关系、理论和上层建筑也是会表现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
如图所示,以实践为例: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
第一阶段(t0-t1),实践占据了主要的方面,理论次之;
但是这个时候遇到了瓶颈无法再次升级。
于是我们就需要用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t1-t2),从而达到新的更高一层的阶段(t2-t3),那么此时(t1-t2)理论就占据主要方面。从而我们的结果也可以升级,以此类推。
所以说在总的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的东西决定了精神的东西,但是精神的东西也会反作用与物质,并且双方在特定的阶段互相转换,彼此各占据主要方面。
所以研究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就是研究事物的根本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它有两层含义:
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如何理解?
就像图中个体m1,它内部存在着A和B矛盾着的两方面,A和B是互相对立,水火不容的,但是又彼此都处m1这个个体当中的。
2、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如何理解?
在不同条件下,好的变坏的,坏的变好的;朋友变敌人,敌人变朋友,即是。
以上就是同一性的两个方面。
再看,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对或者多对矛盾,然后各对矛盾之间也是互相矛盾着的。这也是一个从内部到外部,从微观到宏观的观察矛盾的视角。
每一对矛盾着的方面,都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假如没有和它做对的矛盾的一方,它自己这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死也没有生。
并且所有的对立成分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互相联结、贯通、渗透、依赖,这就是同一性。然而,事物一切矛盾着的方面都因一定条件具备着不同一性,所以就叫做矛盾。所以矛盾之间是既对立又同一的。这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一层意义。
接着,继续深化。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结束了,那只是浅层的一般特性,更为重要的,在于矛盾着的事物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事物内部矛盾着的A和B,因为一定的条件,A转化为了之前对立的B,B则转化为了A。比如朋友变成了敌人,敌人变成了朋友。这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层意义。
以上总结就是: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
这里要强调一点的是,我们所说的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现实中的矛盾,也就是具体的客观存在的矛盾,而且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诸如童话、神话中的矛盾是虚幻想象的,不是现实的科学的反映。所以,是不适用的。
了解完矛盾的同一性,再来看矛盾的斗争性。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存在两种状态:
相对静止状态和显著的变动状态。
相对静止状态主要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化;随着数量不断变化,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事物由第一种状态转化为第二种状态。
矛盾斗争,存在于两种状态中,并且经过第二种状态达到矛盾的解决。
因此,我们说对立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是绝对的。
综上,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互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运动。
-----------------------------------------------------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在矛盾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们回答是: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就像这个集合,矛盾斗争包含了对抗,对抗属于矛盾斗争的一方面。
互相矛盾着的两方面,需要在双方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才会采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也就是前面说的“量变引起质变”,矛盾着的两种事物的性质互相转化为对立事物的性质。
这个现象是普遍的,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一切到了最后要采取外部冲突形式去解决旧矛盾产生新事物的现象中。
认识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作用?
我们的回答是,它让我们懂得,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也就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于我们自己而言,即是如果我们要达到某一个目的,必须经过斗争才能达到,无论是对自己内部心理还是外部环境所导致的方面,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了解了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现在我们细化下来,来了解解决矛盾的斗争形式。斗争形式依据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我们将其分类为:
1、矛盾未公开对抗;
2、矛盾已公开对抗。
在矛盾还没有发展为对抗的时候,我们应当及时纠错,将其止于萌芽阶段,尽量避免趋向对抗;如果已经对抗了,那么就勇敢地战斗,直到完全胜利。如伟人言,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根据事物的发展,原来非对抗性的斗争会变为对抗性的斗争;原来对抗性的斗争也会变为非对抗性;就像这个图,在t1这个时间点之前,矛盾还没有被激发产生对抗,但是突破了t1时间点的临界值之后,矛盾就被激发,双方就产生了冲突。同理,在t1到t2这个时间段,矛盾是处于对抗状态的,但是过了t2这个时间点,矛盾缓和了,双方又处于非对抗状态。因此,我们应当尽量将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这样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