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白话写百态,百态悟生活。
我是用大白话记录生活日常的田大娃。
今天车限号坐地铁出行,9号线坐至科怡路时,来了一个截肢的残疾人在乞讨。
现在北京处于疫情期间,过道站的人倒是不多,足以让乞讨者自如的穿梭于地铁过道。
乞讨者截肢的双腿看着确实揪心,我都不敢看第二眼。
我们这节车厢,仅一个大姐给了乞讨者五元钱,其余四下里无一人再给。
整个车厢很静,那种静到你有点什么动静,所有人都会向你投来目光。
我内心并不是无动于衷的,可能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并不是真的不舍得给乞讨者捐几块钱。
想起毕业刚来北京那几年,地铁乞讨盛行,儿子带着母亲、夫妻二人双双上阵,全部组团带上大音响,唱着殇情的曲目。
那时,一个车厢大约有三分之一多的人都给钱,我也是这部分人,看见此情此景必然同情心泛滥。
还有很多人跟风捐钱,不给的感觉都不好意思。
北京地铁早高峰拥堵程度本来就够堪忧的,乞讨者们专门选择人流高峰,过道的乘客被挤的站不稳,踮着脚让路,乞讨完毕,这节车厢总算是跟着松散点。
乞讨来来回回,一波又一波。
然而,真相是这些乞讨者大都是职业乞讨。
听过关于职业乞讨者的真实故事,他们都是买票进站,一节车厢能讨到2块钱,他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工作”26天,月收入就是4992元,而且不用交税。而经验丰富的乞丐,一天的收入能达到1000元以上,月薪过万的地铁乞丐多的是。
更有残忍的,集团组织招幕残疾人以及残疾人儿童出来为其乞讨的,那些内幕,散尽天良,太痛心了。
于是北京地铁管理出台了抵制地铁的乞讨和卖艺等行为,在广播里不间断播放。
经过几年时间,现在地铁的职业乞讨行为少了很多。
可是还有少部分人,尤其外来旅游人口,他们是没有关注制度的。
淳朴善良促使他们直觉判断乞讨者就是可怜人。
可地铁里的职业乞讨者就是仗着这个缘由,还在地铁乞讨。
毕竟北京每天接待的来京旅游的外地人口依然那么多。
其实,乞讨本身不是绝对抵制的,遭人利用,残害人性,影响交通,就该抵制。
刚刚地铁里乞讨者那个无助的眼神深深的印在了我脑海里,我心里掠过一缕沉重。
我们无法分辨出他是被人操纵的职业乞讨,还是个人乞讨,可总归地铁里乞讨绝对是不能支持的。
我们立了规矩,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健康的,本身不是针对残疾人,而是针对环境。
可制度制定了,为何乞讨行为就是彻底干净不了呢。
这次捐助,我终于忍住了。
今日捐钱的大姐,能看出平常必是省吃俭用之人,在地铁的众目环境下,她一个人捐钱,传输了一种公益素质。
是的,我们鼓励良好的人性展露,比如爱心。
而良好的人性在制度面前,我们必须得检阅它是否用对了场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