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質性。

同質性。

作者: 6soB8v | 来源:发表于2017-04-24 20:37 被阅读12次

    在台灣,臉書上怎麼樣的波文最能被熱烈響應?一,可能是美景美食美女照,二,可能就是針對一個敏感的時下議題大談闊論,接著在下方留言展開各方筆戰。

    同時生活在海峽兩岸的 Facebook 與朋友圈上,兩邊在線上的互動模式可是大不相同。第一點的美景美食美女照還是無疑的有共通點的,畢竟美的事物人皆愛之,但是後者卻大相逕庭。

    雖然大陸有各種深度的書寫分享平台,如知乎 (更像是線上社團的概念,吸引並聚集著對某主題有相同興趣但想法不一定相同的人),但是在組成較複雜的平台環境如朋友圈,卻鮮有這些相較較敏感的言論。除了朋友圈的整體介面設計非常不適合深度文的抒發與閱讀之外,深怕因發言而被貼上異質性的標籤恐怕才是最導入核心的關鍵。

    之前上學的時候,特別講到了西方人個體性與東方人群體性的差別,雖然難免以偏概全,卻是一個較容易說明普遍現象的概念;當西方人更勇於自私的做自己,東方人則是更顧及他人的讓自己融入團體:當一個團體(不論是家族團體、朋友團體、工作團體),帶頭者說了 A 則你不能說 B,帶頭者向右則你不能向左,因為你必須要融入團隊成為合群的一份子,你希望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 

    從前的人們,可能還不知道什麼是「做自己」,反正大家認為是這樣我不明究理照做就是了;但隨著人們懂得的事越來越多,自我的想法逐漸成形塑並成熟,這樣的團體壓力就只能讓個體默不吭聲或是默默承受。就像沈默螺旋理論,「如果一個人感覺到他的意見是少數的,他比較不會表達出來,因為害怕被多數的一方報復或孤立。」(citation from 百科)。於是,在人員組成複雜的環境下不敢對敏感話題輕易發表言論,深怕自己的想法不被別人認同,而特異獨行絕對不是個聰明人在這「看似」追求同質性社會裡的生存之道。

    但是,為什麼做自己就不能被認同?主要還是在大環境不能包容,或是說尊重,更多不同的聲音。在 Facebook 上之所以可以大膽做自己,或許追本溯源還是要感謝惱死人不償命的媒體;媒體自由開放後,各種言論自由也沒有少過,先撇除嚴肅的政治言論不談,小 S 剛出道時挑戰主流的驚人言行,恐怕才是開啟台灣普通老闆姓勇於做自己的最大招;早在 Facebook 在台灣流行前,各種部落客網紅也紛紛遍地開花,與現在網紅最大的差異是,他們通常不以真面目示人,而是以大膽的言論批判流行、時事,或更多。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知道了同質性的不必須性。

    做自己更多來說是一種尊重異己的價值觀,需要養成。唯有真的尊重別人,才能真正做自己。

    所以,不要再說我不合群不加入團體啦,也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眼光還有各種遠遠控制不完的看法,我只是單純很累想留時間給自己休息而已。(跳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質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rn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