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扭伤了膝盖韧带,用支架固定在家休息。
昨天做饭时,切好了一些瘦肉腌制,看到菜比较多,就留着今早煮面条,余下的刚好中午炒青椒。昨晚我泡了糯米,准备今天做糯米酒糟。
还有疫情期间,不方便买菜,加上春天养肝的季节,吃些豆芽菜比较好。我时常发豆芽,但是因为不擅长发豆芽,加上我喜欢研究豆芽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现象,有时会花些功夫去观察和摸索豆芽生长的规律。
一上午,做酒糟、煲汤做饭做菜、观察豆芽等忙碌了一上午。老公半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手机。
吃饭时,他跟儿子说,晚上咱们吃外卖吧,儿子答应了,然后他说妈妈做饭太不容易了,忙碌一上午。我在一旁听着,很不高兴。中午做的菜,本来就包括了部分晚餐,如果晚上吃的少,或者吃些面的话,就很快了。他这样安排,中午煲的汤做的菜就要都倒掉了。我还泡了卤水,准备做卤牛腩、卤鸡蛋,如果晚上菜不够,可以吃一部分,剩下的在卤水中泡一晚上,明天吃味道更好。
但是看到他自作主张地跟儿子说了,儿子也答应了,还打着心疼我太累了的旗号,这让我不好说什么,但是心里感觉很堵:谁要你心疼了?我都计划好了,把我的安排全部打乱了。我辛苦做饭是为了吃的健康,不像外卖,口感香味那么沁人心脾。
吃完饭,果然剩了不少,我说:“哎呀,剩这么多菜,怎么办,晚上不吃,就倒掉算了。”
老公说:“儿子想吃外卖。”
听他这么一说,我更生气了,但尽量平和地地说:“儿子什么都没说,是你让他吃外卖的,他甚至可能根本就没有考虑晚上吃什么,你就替他安排了。”
老公想了一下,说:“他是没说,是我说我和他吃外卖的,我不是心疼你吗?”
我真的有些生气:“心疼我?我忙活一上午,本来晚上吃的简单些,就够了,晚上吃太多又不好。现在你们吃外卖,我就只好倒掉了,你早说我就不做这么多了。”
后来,他说他晚上在家吃,让孩子吃外卖。我听了也感觉有些烦,儿子那么大了,吃什么不吃什么,你老是替他安排干什么?
我说:“他吃什么,他自己会说,为什么要你替他安排?做饭的人没说什么,你操的什么心?”
老公上班的时候,儿子一般会提前问我有什么菜饭,合口味,就跟着吃,部分合口味,就自己煎块牛扒配着吃,有时想吃外卖就告诉我不用做他的菜。我一般不会自作主张为他做饭菜,他说愿意吃,我才做,他不问,我就等着他来问。如果他一直不问,如果他在客厅,我会问一句,如果他关着门在房间我就自顾自,不管他。
我感觉这样挺好的,既不会忙活半天,结果窝心地倒掉,心里难受。儿子又学会了自己安排三餐,还时常做点自己喜欢吃的。需要帮忙,要自己主动求助,不需要帮忙,绝不插手。坚决执行不求不帮的原则。我唯一主动的是,提及一些话题,看看他是否有兴趣,如果有就聊聊天,没有就算了。
老公一在家,儿子一般不会主动要点外卖,因为做的菜多,他会先看看是否有他爱吃的,我也会尽可能兼顾三个人的口味,通常他不会太排斥。只是,对于我这个蹩脚的厨师来说,真的不太容易,老公喜欢吃的菜,偏辣或者喜欢腊味,这两样儿子都不吃,偶尔吃些,儿子喜欢吃香气十足的肉类,加一个素菜即可,我自己吃的又偏素偏淡少油,这样下来,一顿饭要想让大家都有自己喜欢的菜至少要做五样。每人有一两个自己爱吃的,有一两个将就着吃的,还有一两个浅尝一口就算了或者根本不碰的。
最讨厌的是,老公经常品头论足,按照自己的喜好对我和儿子的口味说三道四,让我很烦,为这个我没少怼他。他自己还经常觉得很冤枉,辩解自己不过随口说说,说我太脆弱。我可不想太迁就他,长期生活在一起,必须要能够平等对话,任何一方的迁就退让只能平息当下的战火,但长期积累下来,关系就会严重失去平衡。所以,只要他越界了,我都会尽量用平和的方式树立界限,不允许他在嘴上招人烦,还不自知,从而得寸进尺。我也希望儿子在面对别人的说三道四时,知道如何自卫,而不是一味地自我压抑,充当烂好人。
老公是个积极主动的人,想到什么就自作主张去安排。如果是他个人的事情,我不干涉,但影响到了我,我也会表达出来,不会向内压抑自己。一件事一件事地处理,不让情绪积累。长期下来,我感觉这样的方式似乎增加了很多次温和的小对抗,但避免了大冲突和翻旧账。
今天他不跟我事先商量,就安排儿子的晚餐,完全打乱了我的计划,也影响了儿子的自我负责的成长需要,我自然不会放过他。
他知道我反对他替儿子安排晚餐,尤其是外卖。这种情况发生的不是一次两次,所以现在一提及,他就知道我的想法。
最后,他说:“好了好了,是我多事,儿子晚上吃什么让他自己决定,如果他要吃外卖,让他自己出钱,我不出钱,晚上你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以后都这样,你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不再多嘴多舌,行了吧?”
然后,他把儿子叫出来,跟他说了自己的决定,让他自己选择。
其实,他想一出是一出,想到了就立即跟儿子说的做法,让儿子觉得爸爸主动给了他一个外卖,又被妈妈搞没了,爸爸是大好人,妈妈是反对派。老公没有意识到,他的大包大揽、慷慨大方会培养儿子占便宜心理,也让儿子觉得妈妈很小气,很讨厌。这也让我很不舒服。
老公喜欢买各种吃的、用的东西放在家里,昨天自作主张地买了两个很贵的指甲刀,其中一个是让儿子带回学校去用,儿子说学校里有,不需要。看到我或者儿子提到或买过什么东西,认为我们喜欢,下次他购物时也会主动买回来。非常主动和愿意付出,还经常把他喜欢的东西送给我们,但是经常被我和儿子拒绝,然后他就会抱怨或者生气,说我们是白眼狼,不识好歹。
以前,我会被他的好意绑架,配合他的热情付出需要。但是,这样容易让我失去自己,忽略自己的喜好和感受,时间一长让我很烦。慢慢发展为不再应承,既无力拒绝又不愿答应,所以选择沉默不语。再慢慢发展为当面拒绝,一旦被拒绝,他会批评指责我们,我也坚决不接受批评指责,不再被他的好意绑架。然后,夫妻关系慢慢趋于平衡,我不接受没有询问我是否需要的好意,也不接受批评指责。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关系反而更加平稳,彼此之间更加尊重,交流更顺畅,能量更平衡。
我也反思自己:我在为他们做饭时,是否会主动不足?或者尊重不够?比如,今天上午,没有询问他们中餐和晚餐的计划,就自作主张地安排了,默认或者期待他们应该是要在家吃饭的,希望我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如果我对自己的厨艺有自信,或许还会期待他们赞不绝口或者狼头虎咽、心满意足。没有得到认可,就有些生气了。
看来,尊重一词,要做到还是不容易的,要时常询问或者确认,及时察觉,勤于沟通。不能只凭自己的想法做事,一旦对方的想法跟自己的预期不同,会被对方认为自以为是或者自己有一种付出不值得的委屈感、无价值感,就有可能引发冲突。特别是每天常发生的事情,很容易陷入之前的经验中,倘若出现差异,就转不过弯来,停留在自己的思维习惯中,以我为中心去要求他人。
助人是需要智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