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淮南寺[1]
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2]白[插图]吹尽楚江秋。[3]
道人不是悲秋客,[4]一任晚山相对愁。[5]
【简评】
程颢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在这首诗中他自称为“道人”,似乎在标榜自己具有不为物动、旷达自持的境界。殊不知人非草木,谁不具七情六欲?山本无情,他却看出晚山之愁,可见真正心有所愁的不是山,而正是这位不是“悲秋客”的“道人”。
-
[1] 淮南寺:宋设淮南路,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淮南寺当在其附近。
[2] 休便休:意谓有休息之所便当休息。
[3] 白[插图]:开白花的[插图]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楚江:即指长江。
[4] 道人:体悟到大道的人。这里是作者自称。
[5] 一任:任凭,听任。
秋月
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1]
隔断红尘三十里,[2]白云红叶两悠悠。
【简评】
旧本作程颢诗,据《朱文公文集》应作朱熹诗,题作《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此其一。题为“秋月”,然清溪碧山、白云红叶,景物描写恰如白昼,由此显现月的皎洁与秋空的澄净,构思巧妙。当然作者的主旨还是藉澄空的景色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但正如在月夜下写白云、红叶总给人以隔的感觉一样,这种过分的“清”、“空”、“澄鲜”,似乎也给人一种做作之感。
-
[1] “空水”句:此言秋天夜空和溪中流水一样清新明净。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2] “隔断”句:言溪流深隐山中,远离尘世。红尘,指有人烟的地方。三十里,此喻远,非确指。
七夕[1]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2]须邀织女弄金梭。[3]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简评】
“七夕”是无数诗人作过的题目,但总不出叹惋牵牛织女爱情悲剧的窠臼。本诗的作者却别出心裁,借“乞巧”的风俗,在“巧”字上大做文章,表现出对世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者的憎恶。作者的这种思想,一方面可能是受老庄“绝圣弃智”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可能也是现实生活的折射。作者生当五代十国战乱频仍之时,眼见野心家们争名夺利,搞得天下纷扰,民不聊生,怎么能不有感于心而又发之于言呢?所以这看似游戏的笔墨,实在有很深的含义。
-
[1] 七夕:阴历七月初七。相传每年此日,牵牛星与织女星夫妻度鹊桥相会。妇女们于是日在院里摆上瓜果,结彩线,对月穿七孔针,可向织女乞得巧智,称“乞巧”。
[2] 会:会意,明白。
[3] “须邀”句:传说织女善织锦,天上的云霞都是织女织出来的。须,总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