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朋友圈都在转发一篇很火的帖子《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我看到的时候正好在多伦多的机场里候机,一口气读完,因为文中的真切感而有了代入感,泪如雨下。回来后,装作漫不经心地和爸妈聊了这个话题,没想到他们竟异常平静。他们这个年纪,身边已经有了一些亲友的别离,爸爸又是医生,见过太多那些悲伤的时刻。我们没有聊很多细节,也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敏感的字眼,但我感觉到了一种默契,让我似乎知道了他们想要的是什么,而我应该怎么做。我还发现了一种变化,就是我们开始特别有意识地去珍惜在一起生活的每一天。我会用“有意识”这个词,是因为以前我都是无意识的生活在一种习惯中,只要爸妈在家里,我就是个孩子,是完全放松自然、习以为常的;但当我有意识时,我仿佛换了角色,开始细心和留意起来,关注情绪、调节气氛、分享话题……我给爸爸的手机下了喜马拉雅,给妈妈下了抖音,还和他们一起听了《健康活到100岁》。爸爸很喜欢这堂课,让我打印出来,说要回去讲给周围的人。
春节前后我以前从不关心“寿命”,活得大大咧咧、只享当下。可人到了中年,却开始“丢了性子、没了出息”,上有老下有小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绝不能倒下。一不舒服,二话不说,马上就医吃药。一来二去,竟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身体也成了自己的好朋友,时常会提示自己的状态、所需的补充,最适合的方式。比如说运动,断断续续地坚持着“KEEP”,就让自己的身体很舒展和有活力,而这花不了多少时间,太适合我这种从小就讨厌体育的懒人。
春节前后春节后最大的变化,应该是离开工作九年的公司,去一个新的平台。很突然,但并不意外。机会来的突然,心理却已有准备。跨出自己的舒适区,还好这种勇气一直都在。最近《原则》这本书也是风靡全国,我是在年前OD的课上听了康传伟老师的推荐,先买了电子书,正好长途飞行时看完。对我而言,这些principles并不是可以用来照搬的guideline,更像是对照着自己的历程而边看边回顾的outline。为什么会在说到离职时提这本书,是因为我回想起了自己的每一步,都像下面的这张图。我的文字似乎很理性,但其实我并不是总那么淡定的人。我的同事们见过我崩溃大哭的时候,那是我确实有的事做的糟糕透顶。离开的时候,我脑海中会涌现出很多这些失败,然后,心中升起深深的感激……没有包容和理解,没有指出和鞭策,不会有越来越好的我。中欧的这段工作经历永远难忘,谢谢我的同事们,还有我在这个平台上所结识的每个人,谢谢你们!
如果把失败视作自我检视和学习的机会时,失败就不再可怕和羞耻。同时,也为新东家打个call。疯狂不懈地拼搏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之一,这句话本身就疯狂又美妙,所以我来了。
春节前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