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场羽毛球,浑身酸痛却心情愉悦,这两种感觉为何能共存呢?
打球的伙伴是我妻子。她见我这段时间身体恢复得不错,或者想看看恢复得如何,就拉着我去公园打球。她为我讲了挥拍运动的好处,什么灵活大脑协调全身啦,什么锻炼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健康啦,什么超越游泳和跑步而成为最佳运动啦,还说能降低47%的全因死亡率。对这些说法,我是半信半疑的,但相信她是真心实意地关心我,所以二话没说,随她去了公园。
她呢,对于什么叫精彩、怎样才是尽兴有着独特的理解:球不要落地,来往的回合越多越好。她有时会数数,一个,两个,三个……五十个;当球落地时,她就说:“嘘——,你怎么不追一下。”
“算你赢了,还不行吗?”我总是要争辩,“这是竞技体育,哪有不让对方输球的道理。”
她见我有些吃力,就问:“你感觉怎么样?行不行啊?”
“什么行不行啊,能怕了你?就这不服输的暴脾气,你不知道吗?”
就这样一边打球,一边斗嘴,不知不觉的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俩收拾东西回家。回家的路上,爬楼梯的时候,感觉有点累,但能坚持;到了吃饭的时候,我感觉浑身酸痛;等吃完饭躺在床上的时候,感觉身体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不过,心情是愉悦的,想起斗嘴时说的话,竟然能笑出声音来。
她也累了,早早地睡了。我躺一会儿,坐一会儿,浑身不得劲,睡又睡不着,心里面琢磨着:感受这种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属于身体呢,还是属于“我“。
网上搜一下,发现多数答案都是同义重复模棱两可的,比如某网站说:形成原因为:
1、胆汁 2、痰液 3、风 4、生理反应 5、季节变迁 6、失衡 7、外在逆境8、成熟的业果
总的来说,感受由「触」(Phassa十二因缘)所生起,触包括和外在接触(眼耳鼻舌身小于色声香味触),和心与记忆的接触(意根小于法尘)。
真是不看时倒还明白,看了后却糊涂了。看看书吧。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神经科学、心理学与哲学教授,葡萄牙人。)认为:感受描绘了生物体的内部世界,即内部器官和内部运行的状态,……当我们体验到一种对生命的延续有益的状况时,我们就会用正向的术语来描述它,并称它为愉快的;而当这个状况有害的时候,我们就会用负向的术语来描述它,并称它是令人不快的。
摘自《万物的古怪秩序》
不知你们什么感觉,我看到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总觉得还有一些基本的问题没有回答:谁在感受?是我还是身体?就说现在的浑身酸痛吧,它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该不该愉快呢?我还是困惑,再来段佛经吧。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摘自《圆觉经》
看到了吗,这哥们挺有意思的,身体原先哪里都挺好的,可他忽然忘了自我和身体,于是乎四肢好像被放松的弦子,无力再做什么,进食等生理功能也不能完成。家里人急了,赶忙用大针扎他;他感觉到疼了,知道了自我的存在。因为这个缘故,他明白了自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好像是他求证寻取来的一样。
更进一步,经文中把“我相“扩大的了究竟地步,即使最终达到涅槃境界,也”皆是我相“。怎么理解?只能说到了那时候,我们就有资格说:I am I。
所以呢,关于什么是自我,什么是真我,光听别人说不行,还要亲自证取,这就需要苦功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