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懂事以来,开始有了家国情怀以后,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全国哀悼是在2008年。
汶川大地震带走了6万多名同胞的生命。那时我在读大学,每天下课后回宿舍打开电脑,满屏幕的黑白遇难照片,实时更新的抢救数据,无一不牵动着自己。
我记得5月19日那天的课程刚好是四个班一起上的公共课程,鸣笛声响起时,我们全体师生200人在那充满凝重的教堂里,低头集体为逝者哀悼。闭上眼睛,脑海里都是满目疮痍的灾后画面,心里装着一个个家园尽失却劫后重生的感人故事。鸣笛声落,睁开眼睛,泪水滴在书本上。我知道,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
十二年后的今日,在我们过完了一个别样的庚子年春节后,我们又过了一个别样的庚子年清明节。
今天的默哀,我和女儿站在阳台,一边听着外边的鸣笛声,一边教她闭着眼睛不要说话。结束了默哀,她问我,什么是默哀。因为没有提前预习该怎么用小孩语言向她解释,我只能“非官方”地告诉她,就是我们在这个时刻,全中国人为这次病毒死去的人集体悼念,包括病人也包括所有白衣战士。她又问,什么是悼念,我说,悼念就是,让死去的人在天之灵知道活着的人还记得他们,怀念他们。
女儿半懂不懂地看着我。
但五周岁的她,起码晓得2020年的过年是小孩子不能出去的,也画过几幅“病毒日记”,也知道和平年代的英雄是交警、是医生护士、是消防员。
我妈是有30年教龄的小学老师,那么多年来,她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即使现在疫情期间上网课的特殊形式,也改变不了她的教学原则----她说她的学生,可以不聪明,可以调皮捣蛋,但是不能不感恩,不能不爱国。
五岁的孩子、二十岁的学生、三十而立的你我,六十花甲的父辈,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我们都沐浴在新中国的曙光中,我们身上留着一样的血,一种怀有浓厚家国情怀的红色的血。
在刚刚过去的四月四日,深夜里允许我用粗糙的文字来缅怀你们。还是那句我经常念在嘴边的话——感恩,感谢。
来自同事在单位门口的拍摄 来自老公下乡防山火值班时的拍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