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网瘾,是家长最难应对的。
由于多巴胺的强力诱惑,孩子往往为了多玩一会儿,就会与家长死缠烂打,甚至以不做作业、离家出走相要挟,家长往往无计可施。

要想让孩子少玩一会儿游戏,简直是“与虎谋皮”。但我们可以用以下几招轻松破解。
比如:对于游戏时间的界定,家长和孩子截然不同,家长认为从开机开始计算,孩子认为开机时间、入网时间、打开游戏的时间等都不能计入自己的游戏时间,双方常常各执一词,分秒必争,冲突不断。即使家长同意孩子的说法,看着孩子开机、入网、打开游戏,这个过程虽然只有几分钟,家长却感觉很漫长,不断催促孩子,家长和孩子都会为此烦躁不安。
简单的应对方法是记录从开机到开始游戏的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所以直接给孩子5分钟的游戏准备时间,包括开机、入网等,也包括孩子小便、喝水等,孩子觉得赚到了,他会愿意合作。比如孩子的游戏时间是20分钟,直接定时25分钟,中间孩子的任何离开都不能停止定时器。同时约定行为结果,如果孩子中间停止定时器,就结束游戏时间。
如果孩子中间停止定时器,父母按照约定终止游戏时间,此时如果遭遇孩子激烈反抗,而后面还有任务要完成,比如写作业、睡觉等,为了不影响后面的活动,父母可以给孩子一次机会,假如还剩10分钟,父母可以说:“按照约定停止定时器,剩下的10分钟今天就不能玩了,你觉得很难过;如果你愿意用剩下的10分钟提前开始写作业,爸爸妈妈就会奖励你15分钟的游戏。”孩子会因为多出的5分钟而快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并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既没有违背规则,也激发了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果孩子不愿意选择这个提议,坚持继续玩,父母还可以说:“继续玩也可以,一是游戏时间减半,只能玩5分钟;二是透支明天的游戏时间,双倍返还,即今天继续玩10分钟游戏,明天少玩20分钟。”
这样的沟通还可以继续,不断细化游戏规则,孩子犯规后至少有三个选择,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学会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提高了自控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