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练习
周某,29岁,男。
患者感冒之后,发汗过多,突发耳聋,已有1月余。刻诊:耳聋,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
处方:___汤。
服上方2剂后,听力明显增强,心悸好转,寒感消失,药已对证,再服2剂,耳聋全除,诸症也平。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桂枝加桂汤
注:答案非唯一,仅供参考
上期原医案
邓某某,女,18岁,1987年2月6日诊。
从1986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食后倦怠思睡,渐至出现食后嗜睡,每次非睡半小时以上不可,醒后又如常人,经某医院治疗,效果不显。
伴有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倦乏力,四肢不温,时或发热,自汗,舌苔白而微腻,舌淡红,脉濡缓。
处拟桂枝加桂汤:桂枝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5枚,3剂,日1剂,水煎服。
服药后仅伏案20分钟即醒,再予原方5剂,服后能坚持食后不睡,但仍有食后困倦思睡,又服8剂,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末见复发。
按语:人之寤寐与卫气的运行和阳气的盛衰密切相关,《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本案嗜睡发作于食后,醒后一如常人,乃食后多寐也。其因与脾阳不足影响了卫气运行有关,何以言之?
以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自汗,舌淡苔白故知也。故以桂枝加桂汤振奋阳气,调和营卫,而愈。
学习经典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各家论述
黄元御:汗后阳虚脾陷,木气不舒,一被外寒,闭其针孔,风木郁动,必发奔豚。若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便是奔豚发作,宜先灸核上各一壮,散其外寒,即以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以疏风木而降奔冲也。桂枝加桂者,于桂枝汤内,更加桂枝也。
成无己:烧针发汗,则损阴血,而惊动心气。针处被寒,气聚而成核。心气因惊而虚,肾气乘寒气而动,发为奔豚。
《金匮要略》曰∶病有奔豚,从惊发得之。肾气欲上乘心,故其气从少腹上冲心也。先灸核上,以散其寒,与桂枝加桂汤,以泄奔豚之气。
——END——
推荐阅读
✎版权申明: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邮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医承有道官方微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