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有办法好好聊天了,看似深度的交流,实则是习惯性的调侃。没有共情,没有理解,没有你懂我的不开心,我懂你的不容易,我们只是理智的分析着对方的困惑。
在说每一件事情时都是那么清楚,即使是生气╰_╯也是计算好了的,在什么时候该以多高的声调冲对方大喊大叫也都计算好了。
每次聊完都是深深的怅然若失……
想想,我们之间曾经不是这样的,曾经在你面前突然失声大哭,你静静的坐到我对面,深情的看着我。我泪眼婆娑的看你一眼,你便伸出双手拥抱我。而你也曾冲我大喊大叫,声音里夹着不满和怨气,我没有说话,没有看你,只是默默跟着你,等你不再生气了,开始和你解释。“其实……”!

喜欢为你发一条仅一人可见的朋友圈,因为希望你闲暇的时候可以看到,那个人她过得很好呀!她很享受她的生活,虽然也会有一些小烦恼,但是她依旧乐观勇敢!
而上面就会留下仅有我们两个人的评论˶⚈Ɛ⚈˵
你对我说,有那么一秒的时间,你面对着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一切还好”,你心里空空的,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可是究竟少了点什么呢?你说不上来。
明明已经过得很充实了,可是走在人群中,还是会有掩饰不住的落寞。
明明攒了一肚子的喜悦,回到宿舍,还是找不到一个能够分享的人。
明明在一片和洽中融入了周遭的环境,也参与了各式各样的社交生活。可是你能够找到片刻的开心,却找不到心里那份持久的确幸。
是呀,明明怀揣着心比天高的美好想往,清单里也列了一长串的待做事项。可是一想到未来还有太多不确定,就慌张到随时随地想脱逃。
一切似乎都还好,一切似乎又都不够好。

在这漫长而奢侈的一个小时中,我反刍,我怅然若失。我感觉身上的发条像是被突然抽走,自己因而变得从未有过的脆弱起来。
甚至有那么短短一瞬,就连周围来来往往的陌生面孔,都让我感觉到一种久违的莫名的孤独。
我能抵抗来自于外界的任意纷扰,却差点没能抵抗来自于自我的一丁点困扰。
这“少了点的”,我的答案是,一种自我给予的安全感。
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太容易将安全感,寄放在外界,寄放在他人身上。所以我们既无法与自己相处,也无法与别人相处。
所以我们从不害怕忙碌,却害怕忙碌过后的孤独。所以我们不会因为自己的喜悦而喜悦,却会因为没有人分享自己的喜悦而落寞。
所以我们拼命想活成外界的期许,却忘了自己心里想成为的模样。所以我们在自己被他人需要时,由衷感到自傲。被他人暂忘时,也由衷感到自卑。

《悲观主义的花朵》中写到——“后来我渐渐明白,人对他人的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安详”。
这一种他人无法渗透,外界也无法侵扰的,源自自我内心的安全感,正因为由内而生,所以才无比踏实,无比坚固。
所以即便我们是一个人,也能把自己活成一群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