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跟同事合作,因为互相的不理解,而造成误会的时候?
你有没有虽然努力工作,却仍然被领导看不上的困扰?
你有没有和爱人发生矛盾,却不愿意放下面子去解释,导致关系越来越冷漠的时候?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那么这本《人性的弱点》就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圣经,我选了两个对我最有触动的建议来说说我的感受。
01 如何对待抱怨
在相互关系中,我们经常抱持的思维方式就是“我是对的”。
因此听到相悖的意见时,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打断对方,告诉对方你不对,我才是对的,然后巴拉巴拉解释一堆。
但是通常这种沟通方式的效果都不会太好,对方回因为你驳斥他的观点,进而认为你是要否定他这个人,因此在你打断他自说自话时,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防御并戒备,来捍卫自己的观点,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法沟通,互不服气。
我最近遇到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同事A,拿手机拍照,可能照到(也可能没照到)了同事B的电脑屏幕(屏幕上正好有聊天画面),同事B觉得对方是侵犯了自己的个人隐私,同事A觉得我没照,两个人都自说自话。
同事A觉得同事B侵犯自己的隐私,但又不愿意告诉对方,和对方发生冲突。
同事B觉得同事A没事找事,我对你没兴趣,但也不愿意解释。
在我看来,这真的是一件小事,双方只要坐下来坦诚地说一下,就解决了,但是双方都认为对方有错,自己没错,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换了座位,不坐在一起。
虽然没有他们直接相互的抱怨,但是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抱着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种“应该思维”。
最后导致了关系的破裂,以后在工作上的合作可能都会受影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第五个习惯是“知彼解己”,首先寻求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人际交流的关键。
我们长了两只耳朵和一张嘴,老天爷可能也是想让我们多听少说。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要把倾听放在首位,能够真正的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他人,才能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02 用美誉激励他人
举一个《穷查理宝典中的例子》
从前有个人卖的鱼肉叫卡奈森鱼肉。他的商标就叫卡奈森,所以卡奈森公司想收购他的品牌。每次卡奈森公司的人跑去跟那个家伙说:“我们愿意给你25万美元。”他说:“我要40万美元。”四年之后,他们说:“我们愿意给你100万。”他说:“我要200万。”他们就这样一直讨价还价。卡奈森公司一直没有把那商标买下来——至少我上次查看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买到。最后,卡奈森公司的人无奈地去跟那个人说:“我们打算派遣我们的质量检查员到你的鱼肉厂,以便确保你生产的鱼肉都是完美的,所有的费用我们来出。”那人笑逐颜开,很快就点头同意了。所以他的鱼肉厂得到了免费的质量管理服务——卡奈森公司的款待。这段历史让我们明白,如果你给某个家伙一个(他能够保护的)商标,你就创造了巨大的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对文明社会来说是非常有用的。正如你们看到的,卡奈森公司为了顾惜自己的声誉,甚至不惜去保护那些并不属于它的产品。
这个用于个人也同样有用,如果你希望对方提高某方面的能力,就请装作他早已拥有这一品质。
人们总会表现的像你期待他希望成为的样子,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一样。
我们要想成为高手,就把自己当做高手,按着高手的方式去做。
也许不知道高手为什么那么干,没关系,照葫芦画瓢地学啊,亦步亦趋地抄啊,干着干着就像了,像着像着就会了。
这本书虽然是人际关系的圣经,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在开头的9个建议更重要。
第一个建议就是:
若想让此书发挥最大效用,有一项要求不可或缺。
这个要求是什么呢?那就是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坚定决心。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改善人际关系,那就去读读这本书,不仅要读,而且要把其中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并不断和书中的知识进行印证,看看自己是否真得理解了它。
如果不是,那么就不要勉强自己了,还是花时间去读点自己喜欢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