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为什么不爱思考

我为什么不爱思考

作者: 熠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19:31 被阅读0次

    我为什么不爱思考,这竟是我今天散步时一直思考的问题。

    选择不去思考,让脑袋空空已经成了日常的状态,这切实地让我感到恐惧,思考的远离让我沉浸在一种“非人”的状态,换言之,我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个每天生活在一个既定程序设定下的轨道中,很“佛系”的机器人了。然而不争的事实是,思考对我来说渐渐成为了一种负担。所以,我难得耗死无数脑细胞去想了想“为什么我不爱思考”这个问题。

    这是个全媒体信息时代,爆炸般的咨询信息顺着光与电贯穿了我们的世界。我订阅了数十个公众号,关注了几十个博主,B站上有数百条浏览记录。可每日瀑布般的数据被七窍过滤后,不能说空空如也,确实少的可怜。这是因为碎片化的阅读吗?诚然,无数人论证过短视频、短文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它丰富了视野,拓宽了阅读面的同时也将思维固化在了很浅显的层面上,这些碎片讯息通过刺激神经、产生多巴胺,在心理、生理上作用着让人难以沉下心来去阅读、去理解,去思考,甚至抑制了思考的动力。通过这些流媒体能够获取咨询,了解基础知识,增加谈资,然而也仅限于此,这些讯息便利了生活,却缺乏更为深入的解读,如螺狮壳里做道场,限于它们的体制,难以发挥。我们吞食着网络上所谓嚼碎了的干货,“五分钟”、“十分钟”解读经典、思想,最终发现仍旧缺乏其中的核心。因为这些干货也不过是漂浮在北冰洋面的碎冰,而掉落这些碎片的巨大的冰山的基座,仍需继续下潜才能一探究竟。所以,我并不打算归咎于外部环境,器为人用,历史上向来不缺乏对于新兴技术的争论,争论数千年,我们不还是学着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吗。

    既然莫向外求,那就从自身发现问题。为什么我内心里不愿意多想一点,我归纳了几点,一点是懒,一点是怕,一点是急。

    一是懒得思考。在学校时还是愿意多去思考的,然而却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被人解决了啊,而且想得比自己所想的还要全面。那我又何必去深挖了呢,他的观点便嫁接到了我的脑中,成为了“我”的观点。而如果这个问题之后又牵扯到了更多的不同领域的问题(或者不能称之为问题,而是我所不了解的方面),我便会又畏难心理而不愿深入下去,自然对问题的理解也只停留在了最肤浅的层面。我与吞食那些所谓干货的人有何异处?这样的输入与输出也只能造就模式化的思考结果了。二是惧怕思考。一方面受限于阅读量对思考的浅薄导致与他人在很多层面有共同之处,既无法做到又新颖的想法,也缺乏更高层面的站位,更限于词汇表达能力的不足这让自己放弃思考选择让他人的口来诉说自己的想法,这种自矮一截的心理状态让自己更加怯于思考;另一方面是害怕与他人交流争锋,理不在声高我懂,可是人家声高我怕呀。思考的魅力正在于交流,没有碰撞的思考只是钻牛角尖而已,与前人交流?与作者论道?在著作面前读者对书的解读已然让这本书变成了一个角度的思考,或者说是沿着作者的一个大致思路的思考,如何论证作者的理念?往往在各自的论证中很难说清。三是过于焦虑。这种状态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可能是人生就这么步入了快车轨,一路向前狂飙,心却跟不上了。终日焦虑,努力一段时间,却发现成效有限,更加焦虑,又在焦虑中任由时间流逝而不自知,明日又复陷入自自怨自艾的恶性循环中,每一天都在为前一天而买单,人生向前,目光却朝后,着实讽刺。此外还有一些能力问题,如逻辑能力差,思考跳跃性强,前后往往前后不能自洽,即是想歪了,自觉又不是写论文,无需过于深入,何必费心费力做笔记,于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我看书很少再读一遍,以至于经年再读,却发现如同新书,是真的不记得,不是有了新发现,这也很难受。

    自我鞭挞这么久,问题提了,原因分析了,尽管可能仍旧是肤浅地解读,却不能再陷入这种状态之中,通过咀嚼干货,我决定还是要做些什么来脱离这种状态。 《大学》里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你看人家说的多好)内心平静才能沉下心来思考才能有所获得,我也需要为自己刹刹车。定个小计划小目标。首先,一时一事。保持安宁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让自己沉浸下去而不是浮于表面。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只做一件事,砍去伸向它物的思维触手,这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其次,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搭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构筑属于自己的思维殿堂。最后,这是静儿后能安,安而后能虑。最后,勤于动笔,不要怕麻烦,怕露怯,敢于分享,在互动中收获思考的果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为什么不爱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iyy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