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

作者: 智慧启蒙 | 来源:发表于2018-04-19 09:29 被阅读0次

            只要明心,障蔽自能通得。只要诚心,金石自能透得。只要虚心,丝毫不能染得。只要恒心,万魔不能夺得。只要好心,冤恶自然化得。只要真心,魔头不能惹得。只要了心,自然澈悟了也。只要虚心,妙理可以见得,自然钻进了也。只要澄心,妙相可以识得,自然开慧了也。只要照心,真空可以达得,自然默契了也。只要定心,生死可以明得,自然无罪孽了。只要公心,鬼神可以对得,自然无欺蔽了。只要正心,妖怪要以伏得,自然有光明了。只要诚心,邪魔可以慑得,自然多智慧了。只要施心,天神可以近得,自然大愿力了。只要慈心,愚顽可以化得,自然普荫得了。只要威心,厉恶可以伏得,自然无怖畏了。只要忍心,无物可以弃得,自然宽宏量了。只要空心,无相可以留得,自然登觉照了。只要忘心,无相可以分得,自然无人我了。只要婆心,无人不可知得,自我度众生了。只要无心,无境可以住得,自然能圆活了只要圆通心,三界不能拘得,自然无挂碍了,只要利济心,无劫不可过得。只要清静心,无边可以住得,自然大自在了。

    《黄帝内经》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欲人吾教,先要修心。心不外游,自然神定,自然气和。气神既和,三田自结三田既结,芝草自生。要得完备,勤谨而行。阴德伏鬼,阳德伏人。德既备,道果立成。修心的重要性在于一个人身上的一切都与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一个人想要康健,一定要善于修心,修心则能养心,养心则要善于懂心。

    “虚心者,遗其实也;无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动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静心者,令不乱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净心者,使不秽也。此皆以有使除也。”但人很容易违背此根本,而遵从于其未节。本来不应使许多不该有的东西在心中存留,反而存留那些不必要的东西,除去那些不必要的就显得十分必要,否则就容易使心塞而不通。“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则道降,道降则心通。”

    只有做到心通才能无窒碍。本来无窒碍是四见之一。所谓“四见者: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无高低也;心明者,无暗昧也;心通者,无窒碍也。”如何才能做到无窒碍? 只有除障。

    “修行之人,障未断,则闭塞昏迷;碍不除,则愚顽暗昧。心体本同天日,妄情恰此浮云。雾塞青天,白日安能朗照;情迷灵窍,哪得圆通。岂非修行人一大病哉? 今指出病根,这障碍道教有两种,一唤作理障,一唤作事障。不明其事,真假难分;不明其理,正邪难辨。若执理而论事,拘泥迁腐,为理障心;若行事而害理,悖戾乖张,为事贼性。或理或事,凡有所执,皆为障碍”。又云,“众生不行善而反行恶,不学好而反学歹,不修真而反弄假,不悟道而反败教,这唤作事障本心”。除障实是除去与长生有影响的障碍,比方虑祸就是一个方面。

    古人说:“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单豹养于内而丧外,张毅养于外而丧内,前贤所戒也”。有许多人把身体保养的很好,然而却不知躲避灾难而被灾难夺走了生命,这是很可怜的一件事。而对于远祸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明通“福生于清俭,德生于卑退,道生于安静,命生于和畅,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过生于轻慢,罪生于不仁”,晓得这个道理即可以避祸。从某一方面而言,不能避祸也说明自己的心智没有调好。

    要想调好自己的心智,莫过于使心得以静定。

    “夫真一法界者,不离于本源。本源者,则是一心也。不动不行,心则是源,不停不住,源则是心。其心清静,则成大药,其心惑乱,则成大贼。夺其精,盗其神,败其铺,失其药,惠其身,丧其命也。凡在道之人,必先修心静之法。但于心静,必得定心。心定则神安,铅汞相投,龙虎亲也。周天数足,添精益气养神,此法若全,则万神感会于丹田,血气周流于遍体,逍遥于长生之道。又云:如何清静? 当澄其神,绝其虑,亡其我,灭其境,抱其真,此谓妙静之道”。然而,不是想让心得以静定心就可以静定下来的。心不能静定的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欲望过多,所以孟子曾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修养心性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办法。他的为人如果欲望少,即便善性有所缺失,也不会失去很多:他的为人如果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所保存,保留的也不会很多。

    除去欲望的因素使心不能安静之外,还有许多,比方不应记挂于心的东西或者是乱想。孙思邈说:“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乱想也就是胡思,说透了也就不是正常的想象。这其中包括那些邪思坏想,也就是一些不正确的做法。“达人知富贵之骄傲,故屈迹而下人。知名利之败身,故割情而去欲,知酒色之伤命,故量事而撙节。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若加之寒温适时,起居有节,滋味无爽,调息有方,积气补于泥丸,魂魄守藏,和神保气,吐故纳新,嗜欲无以千其心,邪淫不能惑其性,此则持身之上品。安有不延年者哉。”其又说,“古之道者,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竹有弗欲而不拘,心有弗乐而不有。无益于情者不以累德,不便于性者不以滑和。纵身肆意,度制可以为天下仪。量腹而食,度形而衣,容身而游,适情而行,余天下而弗有,委万物而弗利,岂为贵贱贫富失其性命哉? 若然,可谓能体道矣。”这里可以看出,养心就在于养以和与持以适。养以和就是让心态平和,而持以适就是让心情舒适。

    我们看世俗中的一些人之所以不健康,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其心情压抑没有做到“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古人说:“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斗一斗,瘦一瘦;让一让,胖一胖。”心境的开朗是强健身体的良药,心情的闭塞是滋生疾病的温床,所以必须要善于调摄自己的身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bi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