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谈写作读书想法
关于文学|我生命里“活着的永恒”

关于文学|我生命里“活着的永恒”

作者: 佳莹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11:36 被阅读0次

(一)

很久以前,我发现自己的情绪会受外物干扰。会以百花争妍而喜,因秋叶凋零而悲,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独属于自己的感知,会为一些难以名状又如影随形的情感莫名感伤。

把那种感觉具象化出来有点难,借用史铁生先生的一段话,“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孤独的希望与绝望。他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可能吧,有些感受注定孤独,有些故事注定凄美。

小学的时候,我们中午有一个读报时间。校园里会放重要的广播通知,不好讲课也不便考试又不能忽视,老师就让我们把它当成阅读课。

那时候最喜欢看郑渊洁和杨红樱,还有阳光姐姐 《儿童文学》《简妙作文》《读者》《小小说》《非常女生》之类的(哈哈哈哈哈哈写到这里就想起来了呢);以及一系列青少版精简版的经典名著和被老师誉为看了就能妙笔生花的《满分作文》系列。

可见读书也还是有功利式和沉浸式的,我们考学 为了考试拿高分,读《满分作文》写《专项训练》这样的书会提升的更快;但是读经典和自己喜欢的书,会让你的心更丰盈,更靠近真实的自己,更了解众生世态。即使那时候看到大部分书里的内容,我已经记不起来了,但读时的一些感受和启发,依然记忆犹新。

读青少版的《红楼梦》,大半本书的诗词全抄了,大多是一知半解,虽不懂那其中的时代更替与个人命运,但看着万艳同悲也不免心情低落;

看《城南旧事》的时候,我把自己代入成英子,为目睹秀贞和女儿好不容易相认却意外被火车压死那一幕遗憾悲痛,自此坐火车,一看见高速滚滚转动的车轮就怪揪心害怕的;

当时还喜欢看《西游记》《中国神话故事》和《海底两万里》,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神仙,摩西分红海也是真的,就连做梦都是飞天下海,我是神仙,神通广大,还特别好奇我们东方文化里的龙王和西方的海王孰强孰弱……各种奇幻瑰丽的想象,在思想的田野里无拘无束,漫无边际。

(二)

我学过生物,它告诉我万物的起源,自然的进化历程,我知道人类如何突破环境的局限繁衍生存发展到至今;

我还学了基础的物理,奥妙的电学力学光学,知道它是现代社会繁华灯火通明的基石;

我学过地理,知道被历代文人称道的山川湖海的形成,以人类的身份见证了亿万年来的沧桑幻化,并有幸见到过一些“奇观”;

我学过另许多人惊叹的化学,它的每一个方程式都可以在生活实例中找到依据;

我还学过“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数学,对我而言极具挑战性,虽然一直学得很差,但我始终觉得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考学里,它的作用都不容小觑;

我思考过哲学,关于它为人称道的魅力,关于它外在的面子和内在的里子,关于它为什么能被认为是一切学科之母,源于绝对存在的矛盾,还是个体永不休止的思考;

我还听过人类发展至今的历史和一切纵向时间维度里波澜壮阔的人和事,知道所有光辉的鸿篇巨制得以永恒的背后,是一代代人奋笔疾书的结果......

可是,这些所有知识,不足以让我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一个可以坦然面对生命中不可预测,不可逆转的失去时的强大内心。

比如,基于现有的知识,我们知道玫瑰会枯萎,人间难有满月,但是不能控制自己看见凋零的花,残缺的月时的心情。

就好像,我们理性上可以说服自己接受人有生老病死,但如若亲爱的人离开,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忠于淡泊豁达乐观的情绪,迅速从悲痛中抽离出来。

当我面对着走向尽头,走向消亡的生命时,内心除了悲痛还是悲痛。精彩或悲凉的一生终究恍如宇宙的尘埃,像人间的烟火一样短暂,内心被悲怆,苍凉和抗拒裹挟。

这样“生而有憾”的心理让我对既有的生活多了一些惊恐和失落,因为“必然结束的结果”,甚至低于自己期待的结果,让我丧失对一些事情的兴趣。

我想起了与东坡居士泛舟游玩的那个道士,他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两千多年前,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他们都看尽了“繁华终将落幕”的故事,世事一场大梦,人间几度秋凉。赤胆英雄,才子佳人,无论成王败寇,都不过是沧海一粟,何况微不足道的我们呢?

苏轼却乐饮高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他总和世人不一样。他是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轼啊。

在他看来,世界是变化的,也是不变的。对于此刻江上的我们而言,它就是不变的,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享受当下即可。

世界如此辽阔,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可这广袤的风,皎洁的月,无垠的星海......都可以一览无余,对于看到和感受着它们的人而言,这是永恒的。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握现实,珍惜当下才是我们对抗不可逆转的消逝可以做好的。尤其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很容易陷入精神内耗,为昨天羞愧又为明天焦虑,最后虚度时光无所事事。说实话,我就是容易陷入这种精神困境的人,所以我还需修炼,在有力量的经典中摸索和修炼。

(三)

我们活着,肉体需要物质饲养,精神也不能不眠不休。这样来看,人的局限性其实很大,可是我们依旧还有很多宏大壮阔的成就:世界八大奇迹,一次次突破人类极限的伟大工程,涵盖全人类所有学科的史书典籍,实时进步的影视艺术……

支撑这些丰功伟绩的一大原因就是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所以即使生命会消逝又如何呢?精神不会湮灭,我们的文明不会消亡,那是我们始终活着的证据。死亡才不是生命的终点,它只是会带我们走出时间罢了。

我们为活着赋予的独特的定义,是可以亘古长存的,至少在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里可以,这种意义弥足珍贵。即使我们忘记,我们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

你说“意义”它是什么,它什么都不是,看不见摸不着也猜不透。它甚至容易被世人误解和扭曲,变成其他类似攀比虚荣的东西;它鼓舞了人心也容易使人迷失;它不同于所有下定义的题目,它没有标准答案且实时会被更新。

但正是这“意义”,让每个平凡人在辽阔的世界里有了痕迹,让每一个曾经流离失所的灵魂找到了自己的归属,让你我哀吾生之须臾的时候不沉溺感伤,对酒当歌,珍惜眼前,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坚韧自强。

前几天火爆全网的“二舅”,他坎坷曲折又不屈不挠的大半辈子引得无数人心生敬畏,他面对苦难的态度,对生活的纯粹,那么普普通通却让人热泪盈眶。那不只是作者的“二舅”,也是千千万万个平凡而自强的灵魂。

他们值得尊敬,无论悲剧式生活和巨大的苦难是否降临。他们告诉我们,不必一昧称赞高耸的山峰,平原和丘陵一样不朽,各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意义,人也如此。

在活着的旅途中,我们需要成长和保护的不只有身体,还有精神。关于灵魂与信仰,关于生命与永恒 ,关于文学与人生,关于爱与希望等一切的提问,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发现,最后获得独属于自己的一份答案。也许它们都曾如石沉大海般杳无音信,可也许,就在蓦然回首处,在不经意的生活琐碎间,答案如汹涌澎湃的潮水在心间涌来。

那些曾经在别人的作品里感触过的,真实得如同自己经历过的人生;

那些与人物共情,在别人的故事里多次流下自己眼泪的瞬间;

还有那些难以捉摸的心境,

深受启发却又如海市蜃楼般无迹可寻的梦境,

以及活着

都是文学——关于人和世界的学问,以其虚构的形式,传递真实的情感。

(四)

文学是一代代人真情实感的写照,是这些意义的延续,超越时空的延续。

它涵盖着如生老病死等客观规律的科学和不能被解释的科学,如人与人之间的磁场和感应;

它写尽了古往今来的“人间自是有情痴”,写透了人生难逃荒凉,终如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宿命;

它打开了生命的宽度和广度,让我向内审视自己,向外表达自己,让我看见了生命的底色里蕴含了诸多无言的感动,伟大的平凡,至纯至善的真心。

它是真正永恒的存在。

当然,不断的消逝也是永恒的。

只不过,文学可以记录这些消逝,并以其现有的记录这些消逝的文字为我们提供抵御这种消逝而产生的孤寂和悲怆感。它可以治愈了我们每一个阶段的精神困境。

相关文章

  • 关于文学|我生命里“活着的永恒”

    (一) 很久以前,我发现自己的情绪会受外物干扰。会以百花争妍而喜,因秋叶凋零而悲,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独属于自己的感知...

  • 生命文学

    生命里有文学 生命里学文学 文学里有生命 学习生命文学传后人

  • 清明节悼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出生入死,到底什么是活着?什么是死去?关于生命与死亡这永恒的话题,我们每...

  • 深海寻人·记忆

    记忆, 封存的生命, 生命, 活着的永恒。 永恒, 漂流的时间, 时间, 空间的等待 等你, 需要一万年, 一万年...

  • 在我永恒的生命里

    在我短暂的生命里停居着永恒是阳光晒不透的是暴雨打不烂的 历经千年锤炼的石心呵一粒麦子落了进去就长出了血肉 在我枯干...

  • 天地过客

    都是天地过客, 没有永恒的生命, 能活着就是莫大的荣幸。

  • 毕业致辞

    关于毕业,我最喜欢《你好,之华​​​​​​​​​》里的毕业致辞。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生命中永恒的...

  • 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命变得华丽而纯粹

    随着时间的流逝,生命渐渐多了很多意义,生命又少了很多意义生命并不是永恒的,永恒的或许是死亡我们可以活着像个癞皮狗,...

  • 我生命里永恒的针叶松

    花草树木,人皆爱之。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在竞相赞美、讴歌。如清静高洁的菊花、孤傲坚强的梅花、典雅忠贞的兰花、富...

  • 生命里永恒的主题

    这个周末回家乡武汉看看小宝。算算一月余未见,骨子里都是想念,虽然每天视频也不足以解思念之情。一月未见对一岁多的小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文学|我生命里“活着的永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bs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