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章主要讲述的内容分别为,刻意练习对大脑的改造和心理表征的构造与作用。
略过复杂而且充满说理性的刻意练习与大脑的重新布线,身体的内在构建,心理表征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
作者用国际象棋高手看棋和下盲棋的事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象棋大师们对象棋布局的各种攻势、手法背后的数据块,称之为心理表征。对于读者的我来说,我看到这一块的第一反应是,这说的就是逻辑。
可是仔细思考,这和逻辑还是不太一样。逻辑是枝枝叶叶条理分明的思考过程,而思维表征从作者的描述中,更接近一个一个的逻辑思考结果的布局。用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你通过基础训练(为了高效,这一块当然也最好是刻意练习),掌握一个个基础的逻辑模块,这些逻辑模块构建了你思维表征的基础。之后,你会对一项行为要产生的效果产生基础的认识,你用你期冀的应然效果为纲领,将你的思维表征的基础串联起来。在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中,你不停修改、重排、新增你的思维表征,甚至不停地调整你引用为纲领的应然效果。在这种思考与实践的双轨马车的引导下,你从新手到大师,从平凡到卓越。
从书中对思维表征的各种特点的总结中,有两点我觉得非常重点。一个是思维表征建立后人的无意识思考。以前阅读过的很多关于习惯和意志力的书都提到一点,意志力是一个消耗品,所以建立良好习惯的方法是,通过消耗意志力将你想要的属性变成习惯,建立起的习惯将不再消耗意志力(也就是所谓的做起来毫不费力)。思维表征对于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也有着相似的属性,突通刻意练习将技能编组,编组之后的技能成为数据模块的一环,以后可以内化为人的无意识思考,从而提升效率。将二者联系在一个,我个人觉得,建立思维表征过程消耗的也是意志力,所谓动态的数据块其实就是专业领域的习惯。另外一个是只有专业领域才能建立起思维表征,如果是通用技能的学习很难建立起思维表征。按书中的解释,以写作技能进行分析,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可以建立起某个领域的写作技能,我们掌握术语,习惯表达方式和业界的思维模式,这些都构建了我们的思维表征。但是要单说说写作,这个技能本身覆盖面非常广泛,我们单纯地说我们要提升写作技能,就会迷失在无边无际地定义域内。这种难以分解为小目标地大定义,本来也与刻意练习的概念背道而驰。想起我曾经的导师在我写论文的时候对我的指导:你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研究一篇论文的起承转合,不需要我指导,你也能写出好的论文。这种过程和书中关于下棋打谱、运动比赛看录像做决定的过程有着特别相似的模型。现在想想,只能感慨,不成功有多种多样的理由,可是成功者背后的属性,总是有些相似的逻辑因素支撑。
将关于思维表征的理解抽象之后,剩下的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真理和实践的关系嘛(笑,这个时候应该表示下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但这里的思维表征不是真理,是一个个知识积累下的思维模块,通过练习积累思维表征,再通过思维表征引导刻意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在不停地修改,这样一个动态的模型里,充满了上升和成长的魅力与诱惑性,背后却是无数次枯燥地练习和突破失败的苦痛。我不能说我能否成功地将这种思维模式应用到我地学下和生活中,但我不得不说,我被作者说服了,想要去尝试和突破。这就是像是建立了一个以生活为世界观的RPG,你可以失败,可以死亡(突破失败),但是你终究会不停上升。这种成长的诱惑力,实在有点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