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批日本侨民到地价便宜、租界管理松懈的虹口地区淘金、谋生或避难,日本领事馆小红楼亦在虹口区内的苏州河北岸。20世纪初在沪日侨数量急剧增长,成为上海外侨数量之首。至20世纪20年代,吴淞路、南浔路、汉壁礼路(今汉阳路)、密勒路(今峨眉路)这一带商铺林立、旅舍完备,成为了日侨汇集区。
日本侨妇在虹口买菜
北四川路上一瞥的明信片,下方写有日语
日本神道教祭神/参拜神场所“上海神社”
1843年开埠后,上海的客栈业也随之兴起。自晚清以来,西人便开始在华投资旅馆业 。至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一股建新式旅馆、并把客栈改名为旅馆的热潮。辛亥革命后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旅馆业更是繁荣,种类包含客栈、公寓、外人所办旅馆等。作为日本人活动的聚集之地的虹口区,便出现了不少日本人投资的旅馆,其中有名的上等旅馆有万岁馆、丰阳馆等。
幸运的是,万岁馆和丰阳馆(新馆)的建筑如今依然静静伫立着,只是已然变成了民居。其中万岁馆的外立面整修保护还算完好,丰阳馆内外则都有些破落。
万岁馆
万岁馆是1904年日本人在虹口开设的高档官方招待所级别的酒店。位于现在的闵行路长治路口东侧。其外表呈现明治时期的西洋风格,内在为日式风格。
在此入住过最有名的日本人就是我们熟知的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1921年3月下旬,芥川龙之介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的特派员来到上海,下榻于闵行路的日式豪华旅馆万岁馆。这里成为了芥川行走上海、观察中国的据点。
芥川在其《中国游记》中记述因旅途劳顿,他在抵沪第二天就生病了,之后还住在附近的须藤医院住院。这座医院的建筑也保存至今,也是成为了民居和沿街商铺。须藤医院位于峨眉路108号,是一栋1910年代建成的英式红砖建筑,曾是上海两家日本医院的所在地(里见、须藤)的所在地。有趣的是,这个须藤医院除了给芥川龙之介就医外,还专门给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看肺病,须藤五百三是鲁迅信任的医生,一直为其看病直到过世,至于有些关于是须藤医生谋害或者延误病情致死鲁迅的说法就不在此赘述了。
芥川在中国期间,除了上海,还去了杭州、苏州、南京、芜湖、长沙各个城市,游历了庐山、西湖、黄鹤楼、金山寺等名胜古迹,并拜访了章炳麟、郑孝胥、辜鸿铭等中国名人。
1921 年5月6日芥川龙之介(左二)拜访郑孝胥(右二)
芥川龙之介来中国之前,对于中国怀抱着浓重的Fantasy,可是在中国的经历令他大失所望。他在《中国游记》不断用“不洁”、“怪异”等词语,上海丑恶、不雅的一面令他对于中国的幻想完全粉碎。他记录了在城隍庙看到本地人直接对着九曲桥下的莲花池尿尿;和著名花旦绿牡丹在后台的谈话,说她突然侧过身去,把漂亮衣袖向上一抖,用手指擤出一泡鼻涕摔在了地板上;他出于同情,买了被欺负的卖花老太太的玫瑰花,老太太便赖着他让他行行好把花全买了......来华四个月的游历,既让芥川见识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也让他见识到了军阀征收掠夺,普通人生活中的残酷贪婪,中国全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
芥川龙之介生活的大正时期的日本,是自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同时代的中国,则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穷苦社会。这个原本在他心中神圣的古老国度就这样掉下了神坛,整个游记中充满了阴沉压抑。
1927年7月,36岁的芥川龙之介服药自杀。据说他自杀时身穿的浴衣,是由从上海买回来的布料制成。
丰阳馆
丰阳馆老馆建于1894年,于1896年开业,为红瓦三层建筑,之后改建为四层。店主为 曾在“东和洋行”工作过的日本人——米田藤吉,后由米田藤男(1895年出生在上海) 继承。老馆最初建于苏州河北岸附近的熙华德路(今长治路)5号。随着日侨不断向虹口北部扩大,其馆址不断向北移动。据1923年日本总领事馆的调查,来上海的日本旅客中,最多选择居住在“丰阳馆”。大量高官、商人、文化人曾投宿于丰阳馆,它是当时最著名的旅馆之一。不过如今老馆已不复存在,我们能看到留存下来的是北海宁路上的新馆,建于1924年。
这座丰阳馆新馆,可谓是海宁路上的一流日式旅馆,曾是帝国海军、海员协会、 第三舰队等指定的旅馆,旧是日本人重要的社交场所。
丰阳馆新馆依然保留了精致的铁艺门
建筑内部挑高很高,楼梯也保持了原样
还能找到该建筑原本是旅馆的线索就是地板的花色。该建筑设计十分用心,通过不同的电板砖分割标明了空间,房间内、过道、公共大堂区域均使用了各异花色的地板砖装饰。
岛崎藤村、松冈洋右、山田五十铃、村松梢风等著名人曾居住于此 。其中想在这里提的是日本作家村松梢风,虽然他在文坛其实并不算非常出彩,但是他写了一本作品《魔都》,写的就是上海。是的你没错,不是中华小当家!魔都是村松梢风先用来称呼上海的!不过村松梢风是在1923年来的上海, 他住的还是丰阳馆老馆。村松梢风来中国的动机主要是寻找新的写作素材,同时也是受到上述芥川龙之介1921年中国之行的刺激。
村松梢风和《魔都》
和芥川龙之介有所不同,村松梢风在《魔都》一书中传递出的是上海锦绣繁华的背后实则充满了罪恶与黑暗,这座“冒险家的乐园”,对于寻求刺激、想做坏事的人而言简直是天堂。生性开放的他也被伤害者中独特的魅力所吸引,游览了上海最繁华的区域和娱乐场所,不过若以为他就是个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人那就错了。他积极与中国本土的文学家接触,比如他和田汉、郭沫若、郁达夫等来往密切,并对他们也留下了珍贵的文字记录。此外,他还在剧院认识了一度与梅兰芳并称的京剧演员绿牡丹黄玉麟,并且促成其赴日演出,这也是近代梨园史上少有人知的轶事。
村松梢风在书中提到:“来过上海的人往往将其称之为魔都”。这一词最终也成为了他的书名,只不过包含了他个人对于上海的观感了。
上海虹口区有趣的轶事还有很多,值得继续发现挖掘。之前写的乍浦路,也只是这个区域的一小部分,希望之后可以探索更多故事~
更多虹口的故事
更多上海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