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妗妗的父母回城后,舅舅和妗妗的生活便彻底稳定了下来。
别看妗妗扎根在农村,但她是有理想的人,她不想在农村平庸地生活下去。
她带着两个孩子,整天忙来忙去,她知道自己没有希望了。
来自知识分子家庭的妗妗懂得知识的重要性,自与舅舅结婚后,妗妗就没忘了催高中毕业的舅舅复习功课,她坚决不让舅舅荒废了学业。
为了让舅舅有时间学习,妗妗承担几乎全部家务。
每次姥爷喊舅舅帮忙做糕点,妗妗都说:“他看书呢,我去吧!”
她带着孩子,如何能帮上手?弄得姥爷哭笑不得。儿媳妇嘴甜,爹娘叫着,姥爷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好作罢。时间一长,也就不来打扰舅舅两口子了。
一九七七年,好消息终于传来,国家恢复高考!
舅舅大喜过望,抱着妗妗连转八圈!
舅舅报名参加高考,并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一所省城专科学校。
舅舅妗妗拿到录取通知书后,高兴得彻夜未眠,他们一起谋划着美好的未来。
舅舅入学前,妗妗为他做了新衣服,织了新毛衣,绣了新枕套。在枕头套上,妗妗绣了一对鸳鸯,还有两个人的名字。妗妗这是在宣示主权!
舅舅要开学了,妗妗舍不得舅舅走,又没有办法,妗妗送了一程又一程,送舅舅上了开往省城的公共汽车,车走了好远,妗妗还在原地傻傻地张望、摆手。
舅舅上学后,姥爷犯了一次脑血栓,虽救治及时,没有留下大的后遗症,但糕点生意做不成了,一家人开始靠农业吃饭,日子开始艰难起来。
妗妗把孩子放在姥姥家,跟男人一样在地里拼命干活,她要多挣点工分,多收入点钱,好让舅舅在学校吃得好一些。
冬天,妗妗就开始做点小生意,卖水果,卖青菜,卖年画,卖香,妗妗什么都干,挣的钱她都寄给舅舅。
春节快到了,舅舅快回家了,妗妗实在等不了,买上车票就去省城接舅舅。
日子过得好快,转眼三年过去,舅舅要毕业了,舅舅不想去大城市工作,他要回到日思夜盼的妗妗身边。
最后,舅舅分到离家只有十里路的镇化肥厂当了一名业务员。
同学们都为他感到惋惜:“怎么又回到那穷乡僻壤?”
舅舅笑答:“离不开妻儿老小!”
舅舅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有时厂里开会什么的,不能按时回家,妗妗就去村口接,等得不耐烦了就步行到半路迎。有几次,妗妗都迎到厂子门口,舅舅还事务缠身,没有出发。
厂长知道舅舅有这么一个粘人的媳妇,便尽量不让舅舅加班。
舅舅是业务员,出差是常事,妗妗要求舅舅出差时每天给她打一个电话。当时村里只有大队部一部电话,舅舅一出差,妗妗晚上吃完饭必定呆在大队部里,赶都赶不走。大队部开会什么的,妗妗就蹲在院里,傻傻地等电话。
多少次,舅舅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打来电话,妗妗就象疯了一样,四处打电话找舅舅。有好几次舅舅没打电话来,妗妗急得没法,到派出所报警,要求警察叔叔协助寻找舅舅!
漂亮的模样、时髦的穿着、夹杂着津腔的土话以及粘丈夫的傻傻举动,让妗妗显得与众不同,成了村子里的名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