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开题的结束,我的生活重新明媚起来。
十二月初,官网公布了开题的资讯,整个人瞬间被预判为“已知死期”的囚犯,焦虑不安,同时,也心存侥幸:学校会推迟到年后吧。
焦虑是因为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其次是玩了一年半突然来了一场大考,内心很虚。
于是,周末的出游成了宿舍的蜗居,每天最远的距离是宿舍到食堂;晚间放松的追剧,同步成知网上的没有感情的研究成果,不对,朋友说,最喜欢看她们的致谢,这块有意思;和朋友见面的时间一推再推,想要打卡的美食店也在向开题让步。
这也不算啥,应接不暇的是,研究生的期末周不好过。
一门课的结课论文,要有数据、案例和分析;
两门考试课,平时划水,最后就得挑灯夜读;
两个小组作业,
一篇期刊征文,一个论坛的投稿;
……
小小的身体承受了太多太多,不瞌睡的我开始贪恋早晨软暖的被窝,半小时的午休起不来,不过,这段时间的睡眠嘎嘎好,落枕即眠。
我还算好点。
室友熬了一个通宵,同门从两点失眠到六点,通讯录的伙伴提前结束实习。
“能死能活”的大学生,生命的韧度像弹簧一样,一秒进地狱,下一秒出现在火锅店。
好羡慕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落落大方的他们,无关资料准备得充分,拥有强大的自给自足的底气。我不仅要顶着科研(也研究不出个啥)的压迫,还要不停地做心理建设。
从得知消息开始焦虑,到临近前逐渐摆烂,再到上台前忐忑的心又起上了G大调,在讲述的过程中缓缓平静,结束后,快乐地像只小狗,管他结果咋样。
我总能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我一定不是最差的,我对我自己很满意,以前的我可写不出这么厉害的提纲,反正都结束了,想也没用,不如往前看……
典型的“自愈高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6937033/1dae9d5c5f4c001b.png)
🪶
为什么没有一个研究生说自己是快乐的?
这个问题,我刷过不下十次,在知乎上尤为明显。知乎给我的感觉不太友善,凡事都能杠起来。
类比考研,网上充斥着“辛苦”“煎熬”等刺痛的词语。
其实,你不用去看网上怎么说,你就依着自己的感受走,一样能抵达梦想。
备考的两个月,是很难忘的一段时间。
跟别人不同,我是被动”考研“,找不到工作,加上对学历残留着一些向往,果断换了一条新赛道。
一直有存钱的习惯,加上考研期间足不出户,因而没有经济烦恼。
第一份工作让我产生怀疑,持续内耗,引起身体驱动化,十月初算清账务,拿着欠条离开。
一心一意搞学习的感觉,不要太爽。
再也不用六点半起来,小心翼翼,怕吵到室友们;再也不用紧急待命,被安排任务,我的命运牢牢地拴在我的掌心中;不用为了工作佯装……
复习的生活,无外乎背书、做题、看书、休息、运动、追剧,这样的生活契合着我的退休愿望。
结束一天的忙碌,躺在床上也会思考:要是没上岸怎么办,还是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我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吗,我怎么面对爸妈的期待……
对于未知的迷茫,只能孤注一掷,将眼前的每一步走得扎扎实实,不给自己退路。只要努力过了,再回忆时,没有遗憾和后悔就是最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6937033/4807e3b9343d6c42.png)
🪶
快不快乐,和读研没有关系。
好起来的从来不是生活,而是你自己。
读研的生活,穿梭在上课、学习、运动和旅游中。没有忙碌奔波的学生会、校团委,各项比赛会议等等,拥有大把时间,可以集中精神看书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从一开始,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学术混子”,没有论文产出的压力,当然很快乐。当代研究生现状就是,为了不写论文,可以看两本小说,写一篇课程论文,写公众号,写xhs,运动两小时。
从大一养成的早睡早起、运动养生和做计划的好习惯延续至今,我的摆烂仅限于对学术的不感冒,自媒体、阅读量和运动量都杠杠的。不过,最近某件事激起了我要发论文的决心。
一年半的校园生活,意外、惊喜、接纳等各种情绪交织攀爬。意外的是,课堂的状态并没有比本科好多少;惊喜的是,我可以去不同的大学听讲座;接纳的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
“研究生”的光环顶多忽悠忽悠家里的亲戚们,让父母更有面子。
朋友说,明天考试的这拨人上岸后,我们就是研三了。
MD,你不觉得很可怕吗,时间真快,我刚从考研的状态中走出来。
瞬间,心头掠过一丝焦虑:毕业后做什么工作?我还喜欢编辑吗?我的身体能支撑我走得更远吗?
继续教育的三年,更像亲手编织的一个梦,梦醒了,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
但是,值得。
我来北京读研是为了圆梦的,我住上了上床下桌的寝室,感受过宿舍的美好团聚,有聊得来的同门们,我又读了很多很多书,去了洛枳的学校,在后海的酒吧停驻,那些活在课本中的人物、地点、画面,鲜活地在我的眼前上演生活剧。
走在路上,意外看到小时候上街的两旁才有的蓝色花树,有种时光倒退的奇妙;
小时候常常吃的那种冰糖葫芦在稻香村有卖;
大大小小的胡同儿好比幼时的村庄,新楼房建起来之前的矮趴趴的土房;
随处可见晒太阳的老头老太,像村头在墙角瞌睡的爷爷奶奶们;
……
北京包容着五湖四海,他带着从古至今的记忆,保存着美好的小时候,独自北漂的你,遇到熟悉的事物,颇感欣慰:今天会有好事发生。哪怕只有这短暂的一瞬间,人就是在无数个一两秒的救赎中,慢慢长大的。
命运是偏爱我的。
我遇到了非常非常聊得来的伙伴,她能感知到我想要表达的,给出正面回馈,她说,总能从你这学到很多奇怪但很有道理的哲学,你总能输出一些点子。
“是双向的,你能接得住,我的表达就越多。”
我还是不习惯这边的饭菜,干燥的气候,身上莫名其妙的各种干痒,没有烟火气的夜晚,找不到一家常去的馆子。
不过,我喜欢这里的人,朴实热心,简单大方的穿搭;爱运动,即便是现在零下十五度的气温,大片大片的雪还没融化,走在路上都担心打滑的自己,抬头就能看到奔跑的身影;喜欢没有人关注的自在,喜欢安全的道路规划,对我这种朝天走的人很友好。
这座城市,让我时不时想起奶奶,是那双血管筋脉突出的手,是那酣睡的午后靠在墙角晒太阳的踏实,是充满慈爱的眼神,是不说一句话,也能待一下午的惬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6937033/5586870c1ebfbeea.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