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这东西,真的是越辩越明。最近,我就遇到了一次有趣的讨论。上周末,家里亲戚们一起聚餐,其中一个阿姨,反复说自己可能就要失业了,一直很焦虑。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我们知道她一直在服装厂做下料工,就是把一整拓布按照模版,推动裁刀进行剪裁,而且她是个有十多年的熟练工,一直做得很好,老板怎么会解雇她呢?原来啊,上个月,他们老板在隔壁流水线上,上了一台全自动的下料机器人,整条流水线,只要两个工人把布放到台面上,之后所有的工作机器人会按照模板完成,包括裁剪,用料分发,废料清理,一下省去了十多人工人,整条生产线的工人都下岗了。她一边说,一边忧心忡忡,担心下一个失业的就会是她。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7640/cf244e09e654f939.jpg)
她讲完,我另一位亲戚(暂且叫大歪吧) 就说:阿姨,您放心,如果你真的被老板辞退了,说不定对你是个好机会,因为你有可能在外面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呢。
阿姨很不解,说他是在拿她开玩笑,大歪就建议她不妨和之前被辞退的工人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有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阿姨就和其中的几个工友微信联系了,很快,她就收到了微信回复,那些工友基本都找了工作,而且普遍工资都比之前高。高兴之余,她就问大歪,是怎么知道这个行情的。大歪嘿嘿一笑,说并不知道行情,只是用到了经济学里的边际成本的概念,推导出了这个结果。阿姨将信将疑,但至少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事情原本到这儿就了解了,也怪我多嘴,多说了一句,就引出了我和大歪的一场争论。
我和阿姨说:“现在您是不用着急失业,但这也是临时的权宜之计,还请尽快想个法子转业,否则用不了多久,你还是要失业的。”
话刚说完,大歪就不答应了,说我的判断有误。按照他的分析,阿姨不但不用担心现在失业,而且也不用担心以后失业。
这下餐桌上就静了下来,大家都被我们两个的争锋相对给吸引过来了。于是,一场辩论就此展开。
大歪起头道:“从头说起吧,比方说阿姨现在的薪水,是5千元一个月。他老板(我就把他想象成周扒皮模样),总是时时刻刻在搜寻最低的劳动力成本 ,现在,他有三个选择:a. 到市场上,找薪水更低的工人来代替阿姨;b. 继续雇用阿姨;c. 用机器人来代替阿姨。现在,阿姨没有被其他人代替,说明在市场上,老板已经找不到薪水更低的工人了,也就是, a 选项不存在。如果没有其他替代方案,继续雇用阿姨,是他的最佳选择,也就是选项 b。但是,现在机器人出现了,老板他噼里啪啦拿算盘一算,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就是,用机器人有可能比用工人更便宜,这是选项 c。现在老板只上了一条生产线,说明老板有两个顾虑,一个,是机器人到底好用不好用,另一个,是机器人到底省不省成本。假如机器人不好用,阿姨就不用担心失业,如果机器人好用,且省成本,那阿姨可能就要失业。”
“对啊!这不就是说嘛,我要失业了嘛!”阿姨又心焦的说道。
“等等,别急,阿姨,我的话还没说完。”大歪连忙安慰道:“刚才说机器人好用,省成本,阿姨可能会失业,但,那只是,在你现在的老板这里失业。我们要看到的,是我们看不到,但是老板所看到的,他看到的是整个市场的劳动力成本。现在,老板决定上机器人,这说明,他所面临的劳动力成本,已经到达了一个边际成本。也就是说现在的工人薪水成本,和机器人的购买和维护成本,刚好持平。工人工资上涨一分,机器人就胜出,工人工资下降一分,工人会胜出。如果市场上工人的工资水平维持不变,这个微妙的平衡就会维持不变,也就是说,老板选择机器人和选择工人的成本,是一样一样的。但是,但是,重点来了啊!老板看到的,是未来的工人工资,肯定会上涨,所以,如果考虑到未来预期的话,老板就会意识到,用机器人是更好的选择。”
“哦,这下我明白老板为什么要上机器人了。我们的工资每年都涨,老板肯定不愿意啦。但是,这一上机器人,我不还是要失业吗。你这说了半天,不等于白说嘛!”阿姨恍然大悟,随即继续焦虑。
“再等等,别急,阿姨,我的话,还没说完。”大歪继续安慰道:“刚才说老板选择机器人,是看到了未来工人工资上涨的预期,那好,大家不妨想想。这个预期,是只针对阿姨你们车间里的几个人,还是市场上,所有可以上这个岗的工人的呢?”
“应该是市场上所有的工人啊。”阿姨回答道。
“对啊!这就是说明,你们老板已经看到,您这个岗位的工资,在市场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肯定要上涨,所以他才做了上机器人的决定。”大歪笑答道:“所以,我的结论是,阿姨您有可能明天,就会被你老板辞退,但是别担心,因为这个岗位的市场工资,是普遍看涨的,所以您肯定能找到另外一个类似的岗位,而且工资至少不会低于现在水平。”
“哦!那太好了!这下我放心了。”阿姨释怀的笑了!
“大歪说得对,但是也不全对”。我开始说道:“那要是别的老板也选择上机器人,那阿姨不还是要最终面临失业的局面吗?”
“噢!”阿姨表情一下凝固了,然后慢慢地把眼光转到大歪脸上。
大歪微微一笑,说道:“非也,非也。胖子(指我)你想得太简单了。得到大师课,施展老师的《中国史纲50讲》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施展老师分析说,为什么,那些以先进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得不到推广,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廉价劳动力的存在,决定了一切高于这个劳动力成本的机械化生产,在中国都得不到推广。同样的国情,今天的中国依然存在。劳动力市场也是一个动态的市场,一旦机器人使得一部分人开始失业,那么,这部分失业的人员,会进入劳动力市场,当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过剩之后,价格自然会下降,一旦劳动力成本降低,那么刚才我说的平衡,就会向工人的方向倾斜。那么其他的尚未选择机器人的老板,就会选择继续使用工人,而放弃购买机器人。所以我说,只要阿姨愿意降低一点工资,提高自己的成本竞争力,就永远不用担心失业。”
“对,对,对。要是真的被辞退了,哪怕新工作工资少点,我也愿意,总比没有强啊!”阿姨松了一口气。
“这次大歪就说得不对了。”我又说道:“未来的市场,有可能不是阿姨说了算了,甚至有可能出现,阿姨愿意把工资降得再低,也不一定找得到同样工作局面。”
“啊!”阿姨又一次凝固。这次她没看大歪,而是紧紧的盯着我,想看看我到底是怎样的歪理邪说。
“好吧,我来说说”,我说道:“大歪的道理都没错,边际成本决定了老板的选择,而且施展老师的观点也非常正确,我所要强调的是,边际成本的决定,不光光是工人一方。现在阿姨面临的竞争其实不是同行工人,而是机器人。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工人的工资可以做出调整,但是没有看到机器人的成本也会发生变化,那刚才的判断就会出现本质性的错误。”
此话一出,大歪也凝固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367640/67f4e36bf24e145b.jpg)
我继续说道:“机器人购买和维护成本,大家的预期会是怎样的呢?是不断上涨,还是保持不变,还是迅速下跌?别的不用说,就拿汽车来讲,同样性能的汽车价格,在不断的下跌。汽车厂家只有不断的创新,增加配置,才能维持某型号汽车相对稳定的价格。那么可以预见,机器人行业,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机器人的功能会越来越多,那时,即便价格不变,能替代的工人会越来越多,竞争优势必然迅速显现。施展老师的理论也可以反过来讲,就是如果市场上有大量的廉价机器劳动力存在之后,那么工人这个物种,在中国就不能生存。”
说到这儿,整个饭局出奇的安静,阿姨僵在那里了。我老婆使劲的掐了我一下。我按照常识来判断,肯定我又犯什么错误了。老婆马上圆场说:“那这种情况,估计也不会一天两天就会来到,你想得有点远了。”阿姨的脸,稍微缓和了一点。
“那也不一定,按照现在机器技术的发展来看,这种技术进步很快就会发……”还没等我话说完,又被狠狠的掐了一下,疼得我差点叫出来。我回头看我老婆,她的眼光毒毒得看着我,又示意我看看阿姨。我转去看阿姨,才发现刚刚缓和了一点的脸,这下有点绝望。
这下该轮到我来救场了,我立马说道:“不过,阿姨也不用太担心,其实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还是有很多选择的。就好比阿姨您的车间,现在上了新的机器人,您不妨主动的去了解这个机器人的工作情况,因为任何一个新物种出现,肯定是有它不完善的地方的,而机器再先进,也是需要人去操控,给它指令。如果你能够发现机器人的问题,主动的去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机器人的大脑,那你们老板肯定不会解雇你,说不定还能给你加工资呢。”
“啊,对,对,对。昨天我们还在说呢,这个机器人好是好,就是很多时候看模板会犯傻,如果是一条线,它就没问题,如果是有交叉线,它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就需要人去拨他一下。我当时就想,如果模板线条的颜色做成不同颜色,机器可以识别,那不就不用人去拨了吗。当时只是想想,现在看来,我应该和老板说去,然后争取能搞懂那个家伙。”阿姨一口气说了一大溜。
我长舒一口气,回头看看老婆,老婆眼光依旧毒辣,看来回去我还有加餐。
这顿饭吃得凑凑合合,但是经过这次讨论,我也清晰了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边际成本的一个变量,却忽视了另一个变量,除了两个变量当下的比较之外,还需要考虑时间的维度。由此可见,边际成本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变量,我们做判断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这个变量做出合理的预估,才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定。
网友评论
说实话,由于水平有限,文中例子的具体运用还需要消化。但是一个启发是,考虑问题要有多个维度,时间这个维度很重要,考虑问题还要看清楚在这个问题中,有多少对象,从所有对象的角度再将问题进行分析和拆分。
有个场景描写的非常有意思,大哥将自己老婆的掐的动作,面部表情以及内心独白都描写的生动形象,在分析社会问题之余,不忘幽默的提及要好好说话的重要性:会说话,高情商是多么的重要呀。大哥有个好妻子,贤内助✺◟(∗❛ัᴗ❛ั∗)◞✺
改进建议: 排版上,缺乏了图片的过渡与润色,显得不够吸引人。文字上分段过于简洁,不够起伏突出,应该把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话加大字体加粗,让人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