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英国青年亚文化个案研究
时间:至11月2日
地点:寝室
终于开始了新的书籍的阅读,由于这本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在我准备本科毕业论文的时候曾经有过粗浅地涉猎,所以阅读的难度要较上一本书要小,限于篇幅原因,速度也比较快。
首先作者赫伯迪格就发表了申明
本书的主旨将用于描述物品被赋予意义的过程,以及这些物品作为亚文化“风格”被再次赋予意义的过程。
何为赋予意义?按照符号学的观点就是,物品作为能指被赋予了新的所指,作为亚文化风格的物品,及作为亚文化的图腾,物品被再次赋予了意义,这种顺序是怎样发生的,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了正文的阅读。而正文则是用一个较为简短的篇幅介绍了文化的生发与变迁。
和上一本书一样,首先其对文化就下了两种定义
文化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趣味的标准: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思想和话语
这是一种相对古典与保守的定义,是属于威廉斯的一种区隔分明的思想,这与上一本书的介绍是没有冲突的。
另一种定义同样也在上一本书提到过
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此后又提出了罗兰巴特,介绍了他揭示了文化现象的随意性,
文化概念超越了图书馆,包括了整个日常生活,这种日常生活蕴含着一种意义。
我突然发现罗兰巴特仿佛就是约翰费斯克的祖师爷,文化包含整个生活,不就是将高雅文化与群氓文化的壁垒打破了吗,也就是说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念完全可以用于研究后现代主义下的文化以及消费主义。
此后依然时提及到了意识形态:一种被体验的关系。
意识形态活跃于意识之下,以常识(自发的、无意识性、拒绝变化与修正)的形式渗入日常话语中。
我觉得可以把这本书的这一部分看作是上一本书的参考书,这本书用更加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上一本书的很多关键的概念,而且能给我很多新的启发,例如里面有提到甚至建筑物也可以成为表达意识形态的工具,例如四四方方的阶梯教室,这让我感觉到自己的生活中意识形态这种东西原来是可视的,并且真的可以让你无所察觉,因为我在教室里坐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察觉到教师本身就在传播着意识形态。这种以前看来很荒谬的东西现在也变得有理有据起来。
此后依然是跳脱不开介绍安东尼奥葛兰西的霸权主义,认为霸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某些社会群体的暂时联盟能够对其他的从属群体行驶全面的社会权威。
而这种暂时的联盟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在其后介绍的黑人与白人青年的复杂的暂时联盟所形成的多种亚文化。那么现在的社会,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环境下,有没有这样的例子,特别是在亚文化的联盟之中,其实这种现象有很多,例如在弹幕网站上,弹幕网站的用户群体属于宅文化群体,这个群体就是由动漫群体与游戏群体以及其他的这些受到互联网影响的一代人结成的联盟,他们创造的弹幕文化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最后,主题还是落在了亚文化风格上
亚文化所代表的对霸权的挑战并不是直接由亚文化产生出来的,它是间接的表现在风格中的。
可见,风格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符号或者物体,而是包含着亚文化的政治意图的,而在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所获得的最大的一个信息就是亚文化与政治是不可以分开的,要想对亚文化进行研究,脱离政治分析,这样的研究只能是破碎的、不完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