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徐无鬼》讲了个“斧正”的典故:楚国之都郢,有个匠石的人,和其朋友郢人能表演一个“运斧如风”的节目。郢人在鼻尖上用白粉涂上苍蝇翅膀似的薄薄一层,匠石抡起斧子,只听得呼的一声,白粉尽去,而郢人的鼻子却毫发无损。
同样在《庄子》里,还有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有一个叫丁的屠夫,杀牛技艺天下无双,解牛时发出的声音犹如名曲《经首》的旋律,可以作舞蹈《桑林》的伴奏。一把牛刀用了19年,仍然像刚磨的一样。每次解牛毕,“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
以上两个故事,讲的是从事一项技艺,熟能生巧,从心所欲,臻于化境,“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即干活不以目力而凭意念了。在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养由基射箭,卖油翁倒油,还有元好问笔下的无目贾叟刻神像……
海南黄花黎作为天下无与伦比的神木,要与之“神遇”,自然就要求有一定的“神识”。比如有的人玩了一辈子海黄,但仍然连欣赏海黄的门都没摸着,分不清海黄与越黄。大部分打磨师傅因缘生计,磨了若干年仍然磨不出海黄的本质来。因为他们无法用心灵去与海黄对话。海黄的晶莹光泽和温润玉质感是凭后期的打磨技艺完成的。主要是从400号砂纸后见真功夫。因此,打磨技艺在海黄工艺品制作中极重要。家具打磨其理亦然。这里就根据笔者的实践经历谈谈打磨法。
这几年,笔者对购买的工艺品,拿回家后都要重新打磨。一般来说,经过专业磨工打磨后的海黄工艺品表面,仍然有一层轻薄的白雾,导致光洁度不够,细微纹理出不来;而且还有手工打磨(非用抛光转机)后留下的条条挫痕。还有一种情形是,经过车床等设备车过的海黄表面,都会留下一圈圈细小的线条,也要经过打磨才能消除。
于是,笔者就要用稍微用过的600号砂纸(大约700~800号,因为市场上无此号砂纸)开始重新打磨。原来光洁的地方,手劲轻一些;如果看到手工打磨后残留的细痕,就要用劲,而且打磨机的转动方向要与细痕作垂直抛磨,才能更有效去除挫痕。
此后,就是1000号、1500号、2000号,最后用毛刷轮进行抛光。
要确保第一道的700号砂纸,把表面的白雾和挫痕彻底去除。可以在光线下仔细审视结果。这是最要紧的。否则后面的砂纸就去不掉了。使用1000号砂纸时,表面会磨出道道白粉,这是很令人舒适的感觉,说明已把光洁基础打出来了。到了使用1500号砂纸,就很少能出白粉了,就是出光亮了。用2000号,就是纯粹的抛光。最后用毛刷轮,作用除了出亮光,还有一条是,可以把海黄毛孔里的粉末给刷出来(这是再细的砂纸都做不到的)。
这个打磨的过程既辛苦又享受。一个工艺品打磨下来,往往一两个小时,本就手无缚鸡之力,拿着不停颤动的高速轮转机,右臂酸麻,导致肩周炎提前袭来。为避免声响影响邻里,往往在三更半夜,猫在厨房,关紧门窗,导致腰椎间盘突出。面发涂粉,鼻孔塞红。但当最后一道工序完毕,捧起幽香满怀、幽光闪闪、肌理尽现的海黄时,那种满足感,足以把所有劳累排向九霄云外了。庖丁的感觉也一下找到了: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几年下来,笔者能够对每件工艺品使用不同的打磨技巧,目光扫去,就了然该用何号砂纸起磨、打磨机如何针对不同表面使用、如何对付凹槽或不易打磨的地方打磨、盘玩时以意念控制掌心出汗……得心应手、以意念驾驭而无不达到最佳的效果。
玉石有“盘玩”一说。即越盘越油亮。海黄较之玉、石,还有胜之一筹的是,海黄体内富含植物油,不需用什么蜡油浸润。只要以净手(先要洗掉手上污浊)用力摩搓,不消一刻钟,就可把海黄体内油香打出,就有“包浆”出现,这也是海黄比所有木头迷人的地方之一。以后不断把玩,人体肌肤上的油脂也会渗入海黄,益发油亮出彩。盘玩效果还与掌心的汗水有关。汗水太多,海黄表面则起雾;没有一些湿气,则因缺摩擦力而盘而无功。因此宜视盘玩程度,控制手心湿度。
若非与海黄有神交者,则可能觉得玄乎了。如果说世上哪一种东西能够用手摸出最美的色泽,那非海黄莫属。因此,传统上用什么蜂蜡,甚至现在大部分人掺杂柴油、汽油,进行“烫蜡”或以鞋油、报纸(因纸上有油墨)、502胶水施擦于表面,使海黄表面光亮的做法,实在是对海黄的糟蹋,甚至亵渎。这些人实在不能说是玩海黄、懂海黄、爱海黄的。表面上看,那些做法是可把海黄的颜色变得更深,把毛孔堵塞而致表面更细密,体内纹理更显现,但破坏了海黄的天然本性,也消失了独一无二的气息和药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