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蔡家河,是二十年前。那时的蔡家河,还只有一条不到五米宽的水泥路,出入的车辆屈指可数。又到蔡家河,已是今非昔比。双向四车道的马路已通到村中腹地,新区崛起指日可待。最亮的是黄柏河,像一条玉带穿境而过,给村里带来了灵气和活力。以前,村民主要靠种地、卖菜、务工为生,虽与城区只有一河之隔,可差距却是明显的。现在,已成了城市的一部分,灯红酒绿,夜晚已融入过去的记忆。一栋栋别墅似的农家小屋如雨后春笋,不停地冒出来,还在窃窃私语,层高的占了上风。现在轮到城里人羡慕他们,独门独院,前有河水潺潺,后有橘园相伴,安静闲适,更有清新的空气。累了,穿行于橘林,目光里全是田园风光;闲时,垂钓到河边,视野中尽皆斜风细雨。没有职场倾轧,没有岗位勾心,有的是自主的桃花柳绿,更多的是自在的天马行空。村民的收入早已超出城里小职员,从农业文明迈向了工业文明。据规划显示,这里不久就会成为一片热土,建立高档的现代化园区。

地域的特殊,促生壮大了饮食文化。村民大打绿色品牌,发扬自种蔬菜的优势,调动城里人消费的欲望。每到周末,甚至晚上,这一带车水马龙,食客如云。忙忙碌碌的市民,吃进嘴的是美食美味,寻求的却是心灵的抚慰和精神的按摩。到了此处,卑微的灵魂方能得到些许的安慰。消费观念的变化给村民带来了众多的商机。这里满眼葱绿,又无喧嚣,加上有机种植的食料,现代需求一拍即合。忙坏了村民,他们的心里跟抹了蜜一样,前所未有的机会走到了他们眼前。饮食行业的崛起,包裹了通体透明的村域文化,勤劳悄然退到了旁边,头脑与胆识改写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尽管主管部门已冻结了盖房的可能,可他们的地盘都匪夷所思地愈来愈大,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我们只有吐舌的份儿。不是我不明白,外面的世界变化快。太快。我很佩服村民的睿智与狡黠,不到几年,他们已纷纷完成了原始积累。不知不觉间,他们已开始转型,华丽转身,开始涅槃。生存的能力是根本的能力,适应社会才是该有的素养。

随着城市骨架的拓展和延伸,村的概念很快就会与河水一同流向远方。他们去寻找纯净的氛围,文化主导的生活和工作。工作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理想的升华和事业的载体。他们还有自身的优势,城市病与他们相距还远。累了,回到自家小院,沏一杯绿茶,躺在竹椅上数着星星的笑脸,吃着自种的果子和黄瓜,真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从容与底气。早上起来,扛一锄头,除草去污,挥洒汗水,驱逐烦恼,让躯体活泛,内心洗涤。在阳光下,邀几朋友,说东道西,交流信息,碰撞共鸣。时光更迭,等待了半个世纪的城边村,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值得庆幸,他们赶上了新时代,踏上了发展的快车,全新的模样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定睛,审视披上了彩色服饰的蔡家河,容颜在绽放,内涵在裂变,品位在提升,形象在完美。城边的蔡家河,像天边的彩虹,穿越昨天,跨过今天,奔向未来!

(记忆中的蔡家河,已从歪歪扭扭的丑小鸭蝶变成风姿绰约的白天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