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熊逸书院》听课笔记及思考
25.5 如果人们真的理解平等,就不会想要平等

25.5 如果人们真的理解平等,就不会想要平等

作者: 爷有蔓草 | 来源:发表于2017-09-15 11:30 被阅读12次

今日观点:

《荀子》的礼学思想:和谐有序的社会必然是不平等的。


一、等级、名分、分别心

1、人类依靠礼义,施行等级名分制度,形成强大力量

荀子认为:人的力气不及牛,速度不及马,却能役使牛马,因为牛马不能形成组织

2、佛教为什么在印度没落

  • 印度靠种姓制度的等级和名分,维系社会秩序,
  • 佛教“人人平等、众生平等”的主张,对种姓制度太颠覆。

3、佛教与儒家的妥协

  • 儒家推崇礼制,核心是强调人与人的不平等,佛教的传入令儒家如临大敌
  • 儒家认为:“人人平等”就等于“礼崩乐坏”
  • 墨家推崇的“平等”近似于西方的中世纪行会,是儒家猛烈抨击的对象
  • 儒家佛教化、佛教儒家化的变通

4、设定等级名分,是因为资源有限

  • 资源有限,欲望无穷。
  • 圣人规定等级名分,给每个人规定资源分配的份额
  • 荀况并不迂腐,考虑到了阶级的流动性,在《荀子.王制》中说:
    • 公子王孙,若言行不合礼义,就该降为平民
    • 平民百姓,只要言行合乎礼仪,就该升入士大夫行列

二、有序的不平等才是和谐

1、社会的和谐有序全靠最高统治者的圣明

  • 只要名分、权势、地位相等,人与人之间就无法形成统属关系
    • 诸侯称王称霸,与周天子平起平坐,诸侯与天子都平等了,社会就彻底乱套了

2、晚清变法者对《荀子》的批判

  • 荀子关于“专制统治”的主张接近霍布斯,貌似不被重视,实是中国两千年专制统治的幕后黑手

3、取法自然:有序的不平等才是和谐社会

  • 天尊地卑,自然、合理;
    《荀子》引述古书名言: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三、无神论的窗户纸

1、无神论的基础古已有之

  • 殷商时代:相信天命,统治者是天在人间的代理人
  • 周朝:不信天命的周族人推翻商朝建立周朝,揣着明白装糊涂,神道设教
    • 久而久之,统治者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宣传

2、孔子不去捅破窗户纸

  • 孔子恢复周礼,但不把无神论的窗户纸捅破
    • 春秋时代,无学术辩论压力,孔子、老子写书,都是观点简略,解读空间大

3、荀况必须亮明立场、旗帜鲜明

  •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为了把道理辩论明白,必须挑破无神论的窗户纸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四、伤感情的无神论

1、天道就是自然规律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都不成立

2、乱世,需要一点迷信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乱世,无神论的观点,很伤感情,很难讨好;
后世的无神论继承者们(汉朝王充、唐朝柳宗元)都被人冷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5.5 如果人们真的理解平等,就不会想要平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jks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