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平时学习课程的状态。因为平时被各种课程轰炸,有时确实会陷入课程的消费“陷阱”无法自拔。现在的课程文案都非常会抓住消费者的痛点或某种需求,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引导消费者,消费者没有需求也可以为消费者创造需求。比如说我觉得胖一点瘦一点好像也没什么关系,你想想这得减多少公斤才能从外形上看出来呀,但是看了某课程文案,放上了闫妮的胖瘦对比照,我就不淡定了,这完全是中年女干部和窈窕淑女的差别啊,于是就有了一种消费前的幻觉:买了这门课,我就能发生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买这门课必定遗憾终身。
于是开始了购买课程两部曲:
第一部:购买前
就像动物们过冬前囤积食物一样,看到一门好课,动物的原始本能驱动着自己要赶紧把这门课买下来,搁在动物身上这可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凡是做不到的早已被物种淘汰了。人有快速脑,受原始冲动支配,是人类不断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还有思考脑,是人类特有的,可以深度思考、分析、决策的。显然这个时候人受快速脑支配,并没有深入地思考我这一年要学习什么来提升自己,我应该如何分配我的时间、金钱的资源在我想要学习的内容上,而是先买下来再说。
第二部:购买后
购买完课程马上心态就会变化,因为这个时候自己完全具有了掌控感,课程反倒不着急学了,反正放在那儿又不会坏,开关掌握在自己手里,想学就能学,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学,等我迫切需要了我就学。所以我有很多课程购买了之后或者压根就没看过,或者看了个开头就再也没看到结尾。
但是,现在反思一下,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好的,购买前要做好自己的需求分析,真正需要、马上能用的才买,不仅实物东西这样,虚拟的数字产品也应该这样,因为不仅物品有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更快,手机、电脑的操作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升级,我们的大脑也一样,买来的课囤着不看,等再拿出来很可能都已经过时了,而且知识也有复利效应,金钱晚投资五年,后面可能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追赶,知识也一样,一个小知识点没有及时get,可能会影响你整个大脑操作系统的更新换代,比别人晚升级一大段时间。但是那么多知识不能看到一个学一个,毫无重点,知识太过零散也不利于形成一个知识体系,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的阶段一定要非常谨慎
就像站在火车站月台上,来来往往有很多火车,就像我们脑子里不断涌现的想法,也像是我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课程,每一趟车都宣传自己说能带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但是在我们自己人生的时间轴只有一条,没有平行世界,没有分身术让我们同时体验两种事情,我们要从自身分析,了解自己的需求,准确地找到那趟可以搭载自己的火车,不被其他过往的火车所干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