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4天时间,读完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也感恩林老师的推荐.读完之后的感受,真的是不得不佩服李笑来老师,就像一个心理咨询师,把我从头到尾地剖析了一遍。难怪在“得到”听到他“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解析,醍醐灌顶,现在触摸到他的文字,包括他在书中举的案例,更是觉得他的知识的渊博。这本书虽然感觉写的类似于像工具书或者是说实用类的,可是他旁征博引,他引用了苏轼的诗,还有国内外很多人的一些著作。
我最大的感悟是,真的是把时间当作朋友,好好的跟时间谈一场恋爱,这个恋爱可能是一辈子,因为没有一样东西真的是速成的。现在微信朋友圈充满了各种的,21天训练营28天或者是30天,其实真的是抓住现代人求快的心理,但是李笑来老师的书上是真的是说,没有速成的。
举个例子,就好像我们女生总是喊着减肥,就像我,我可能是从2014年开始发胖的,那也就是在6年前开始发胖,但是我总是希望可能在6天内就瘦下去。可是怎么可能呢?所以我放平心态,坚持每周跑三次,现在也跑了快一年,但是体重并没有减。
可是我却因此爱上了跑步,因为一大早到开满鲜花的小路上去跑步,真的是心旷神怡,我和朋友们都说非常非常爽,因为早上的空气毕竟清新多了,然后有时候跑步的时候碰到几个一起跑的人,那种同行的力量又感觉无比的巨大,所以我们都会觉得跑步上瘾。
其实这也是从思想里内化了这个跑步对我是有益的,所以一定可以坚持跑下去。
所以我会自己很自觉的定好闹钟起来跑步,而且床头柜上还放了“自律”两个字,有时候觉得醒来想再睡一会,可是一想到要自律立马就起了。
所以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第1个感悟——就是世界上没有速成的事情。每个人最终拥有的能力都是靠积累获得的。积累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所以有了这样的一个心理建设,真的就不会那么着急忙慌的想要变成一个什么什么领域的专家,或者变成一个很厉害很厉害的人,因为一切都靠积累,现在是过去的积累,未来是现在的积累。想要什么,现在就立刻开始积累。我想所有我们听过的,或者古往今来很厉害很厉害的人都是经过时间的积累才成就的。
所以就像李笑来老师在书的第302页有一句话就是,“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我把这句话也重新抄了下来,还有另外一句就是:“想办法提前预知自己需要哪些技能,再确定他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我在旁边还写了个备注,仔细思考一下,自己需要的技能有哪些?再列出时间表来执行。其实我很感恩这本书的是,真正让我懂得了开始思考,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读了那么多本书,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更不要说学以致用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我真的是没有带着任何的思考去读书,所以我没有任何的印象留下来,所以这本书在读的时候我越来越告诉自己,从此时此刻开始,真的是要带着思考去读书。就像我对自己说或者对身边的朋友所说,这个月开始,我觉得自己好像会思考了,也觉得自己真的是要改变现在的生活了,我说我很感恩这本书,就像李笑来老师说的“开启心智模式“,我感觉好像自己的心智模式已经开启了,这让我无比的惊喜也让我无比的欣喜。
第3个感悟是,李笑来老师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跟他的父母亲也是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书中只是很少的提到了他的父亲和母亲,但是我真的觉得,我作为父母或者家长,我扪心自问,我教给我的女儿又有什么呢?
在书中第160页,他写道,在他很年纪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教他,“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的就死记硬背,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反复审视它,并形成透彻理解“他母亲的这一教诲对他的帮助非常大,以致他上学期间从未觉得哪个科目太难。
后来他做了老师有机会大量观察,才发现几乎所有的学习困难和思维困境,是因为之前在学习基础概念的时候不加重视造成的,他用了一个破折号,重点说明“没有例外”。
还有在书中第221页,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告诉他,“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所以,一个是他母亲告诉他读教科书掌握概念的方法,一个是他父亲告诉他为人处事的一个生活哲理,作为孩子的他,拥有这样的父母又是多么地幸运呢!所以我觉得他的父亲跟母亲带给他的帮助其实是非常大的,用他的话说就是“有一对认为多学点东西总是好事儿的父母是他的运气。”对照一下我作为一个母亲,我又带给我女儿什么呢?这真的也是给了我一个作为家长很大的反思。
其实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引起我思考的地方,比如“勤于思考和勤于反思”等等,但是最让我受益的就是懂得开启自己的心智,并且知道积累的力量,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最后,让我们一起把时间当朋友,从今天起,改写人生,我们都会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