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手信息的意义:
阅读完源头信息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个人理解,这无形当中就被转换成了第N手信息。第N手信息对于不同的群体意义不太一样。
对于转述者来说,这种信息的转述是基于个人已有的知识产生的个人理解,所以也就变得相对更加利己。复写转述的过程你有思考,知识在一定程度被同化,而转述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也表明了你对知识的理解或者归纳总结(一个是深度,一个是广度)。对于转述人来说,无论是转述并深度挖掘还是转述并归纳总结,都是“只赚不亏”的,只是这个“赚”看个人是怎么定义它了,纯粹的从知识角度你一定“赚到了”更多,但是可能你当下并不需要它,比如你进行深度挖掘到的一些东西,所以有人会将它定义为“不赚”。
“学五渣”的美国大学申请术就是很好的例子,这里要强调的不是他赚到了offer,是他在短时间赚到了精华知识。他的这种做法为很多人所不齿,觉得他取巧,但正是这种反人性的学习方法使他在知识层面“赚到了”。
第N手信息的坏处是站在学习者角度来说的,它参杂着阅读者的个人经历,这其实并不利于读者更客观的感受这个知识原理,并不是说做为学习者你从转手信息学不到这个道理,只是你可能会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去去粗取精,去参透这个道理。
读一些书评,从目录开始,从功利点入手,选择书,阅读书。
找到知识源头然后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晶体,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斯科特,提出高质量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传奇的学习方法,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problem-based learning:
时代是水流,答案是河岸,而问题是船只。
学会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创新、抓机遇的方法。
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是终身提问者。
所以,别列书单,列问题单。
如何提问?
这个问题目前的好奇指数和相关指数趋于上乘,本身就可以看成是问题导向式的学习。
从知道提问(what),理解提问的重要性(why),直到现在的(how)。三步递进式学习新理念,将昨日所学的知识作为本金赚取复利。
1.不做伸手党,准备充分、目标清晰。
2.好问题都是组合拳。
3.输出答案。
关于问题导向式学习:
比如我想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进行一些生涯咨询,心理咨询,与其说想投入到这方面的学习当中不如说自己是存在这方面的咨询需求也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这其实无形当中降低了这种学习的使命感,而进一步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学习。
跨领域概念更具体的思考:
被认作管理学祖师爷的彼得·德鲁克是混搭之王,跨领域的混搭者。大的方面考虑,是对不同领域的知识的学习。
而往小了看,其实就是多走出一些自己平素里的舒适区,多尝试一些新事情,新的不一定都会是有益的,但是把自己的生活方式打开,做一个开放式的系统,慢慢得这便会使人迷恋于尝试新事物带来的成就感和出乎意料的收益。哪怕是很小很小的新的尝试,也会存在学习。
拿我自己举个例子,留了20多年的寸发,从来没想过把头发留长一点。前一阵子头发长了,习惯性的感觉自己好不清爽。每次鬓角被眼镜压得翘起来,就会不假思索的走进理发店,眼一闭一睁,回炉成功。最近不知道哪根神经被触碰了,突然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我为什不试着体验一把长发的感觉,不然生命都失去了该有的颜色。
然后针对这个问题我有了思索,最初这个想法诞生后就只是一个跃迁式的想法:我想体验长发的感觉,我便只想体验长发的感觉,(非舒适区只是长发),对于过渡期的发型我是十分烦恼,软塌塌的,并且毫无形象可言,风吹一下,或者午觉醒来头上可能就立起了一束鸡毛,于是我极力的想要抹去这个过渡期,我买了帽子,一帽遮所有。
其实过渡期也属于非舒适区,想通这一点是因为我注意到了存在跟我头发一样长却很自然的发型,这让我立即又产生新的需求,为何我不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不同头发长度的发型,于是我在踏出舒适区以后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开始善待自己的头发。就这样一个跃迁式的踏出舒适区的小小例子正式开始了,但它不再使我感到最初感受到的不愉快或者反人性(说的有点大,其实是一种有悖于常态的性质),它在进行的过程中转化成了渐进式。相反,做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新的收益:1.生活体验上的收益,2.生活常识上的收益。
其实在我认真思考以上的小例子并认真写下来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这件事情带给我的收益,不是吗?所以勇于踏出舒适区,沉迷进这种跨域的快感,我们便有可能在更高层次的实践中体会跨领域的混搭者这个概念的奥义。
形成自己的IPO系统。 Input a question 、Problem solving 、Output.
知识IPO,连点成线,功不唐捐。
“请我喝一杯咖啡,我陪你用一小时聊一个生涯问题。”这其实是在做一个最小可交付的IPO产品,低姿态进入,从最小的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