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想人真的是浑身布满缺陷的生物啊。常常容易自怜自爱,夸大自己的情绪。
其实我知道,20岁出头的年纪,从小没有缺失过父母的宠爱,也没有遭遇过人生不幸,算是一路风平浪静地成长。直到这个时候,人生才刚刚开始,逼自己要从父母的怀抱脱离出来,不管他人怎么描述外面的危险,好歹自己飞出去亲眼看看外面的世界。即便有时候,觉得失落,难过,可因为多少见过一些,听过旁观过一些比我更惨的经历,就万万不敢把自己这种蚊叮止痒当做是切肤之痛了,因为太清楚这个世界上远比我痛的人多了去了,我的痛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一直比较容易忍痛,不喜欢把疼痛挂在嘴边,也不愿意把自己的痛昭告天下,即便面对亲人也不愿意表露多少,大概也有逞强的缘故,但更多的是对于他人不幸的一种尊重和敬佩。
以前写字的时候,常常会以“人这一生”开头,后面大多跟着一些预示人生不太平坦的词,其实,这样的组合而成的句子背后是别人的经验,因为如开头所说,人生刚刚开始,你觉得自己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如风起云涌般变幻,但在别人那里可能真的如同蚊叮之痒,想到此,就万般不敢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浪费人生了。
2.大学毕业后留在天津。临睡前朋友发来消息问天津的生活情况、消费水平,言语中透露出一种对于未知的憧憬与犹疑。我说了句:想出来要趁早。后来想想,这个回复实在有点片面。我知他的惶恐与纠结,也知他的憧憬与迷茫。只能尽可能地让他知道任何选择都是要有所牺牲的,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万事大吉的。
人都有一些要追寻的事,关键在于是否能接受追寻所带来的代价。喜欢一件事,是否能够在了解了它所带来的痛苦后,仍然愿意去喜欢它。面对写作灵感枯竭时,我常常这样问自己。
喜欢一个人同样如此。你能否在了解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后仍然能喜欢他,仍然愿意去喜欢他。这代表着你将接受他由于性格缺陷所给双方带来的痛苦。而不是出于盲目的喜欢,头脑发昏,将自我需求投射到对方身上,以为自己爱着一个理想的人,却在看到对方弱点时,埋怨、厌弃他的弱点,转身愤怒离去。
我想,任何时候,理性的喜欢都能更加持久,这是我一直深信不疑的点。
很多人说喜欢一件东西,喜欢一个人,只是喜欢他们所能带来的一系列好处罢了。对于相应的痛苦永远是唯恐避之不及的。那些喜欢暧昧不清的关系的人,常常不具备维持感情的能力,害怕付出代价,害怕受到伤害,所以迟迟不敢跨出那一步。曾经面对喜欢的人,双方谁都不肯迈出那一步,却总是存着各种心思暧昧,彼此试探,还要努力装作不在意。看清这一点之后,觉得太过无聊,主动远离了。有点心灰意冷地觉得,人类一点都不可爱,喜欢不会直说,借着各种玩笑打闹相互试探,真话大概都顺着玩笑溜走了,可,笑是假的,沉默才是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