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网上讨论率高,我片段性的看了《婆婆妈妈2》中的陈松伶婆婆的表现。
陈松伶婆婆就是典型的那一代的人的代表,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以儿子为中心,爱儿子超过一切,视儿子是自己生活的全部意义。
她会觉得是媳妇抢了儿子,儿子本来该是属于自己的,她会为没有后代而无法真正接受儿媳。
年青人觉得她可笑。
年老人觉得可怜,夹杂着浓重的失落感。自己掏心掏肺地养大的孩子,好像抛弃了自己,总是嫌弃自己,不亲近自己。
她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总想争取一下,刷一下自己的存在感,维护自己认同的价值。
这有点像毛姆小说《刀锋》中的艾略特。
艾略特挤破头往上流阶层的圈子里钻,竭尽全力攀附贵族荣誉,甚至重病缠身快要死去的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的仍旧是自己是否收到社交舞会的邀请函。
他们都处于社会体系发生大变革的时代下,接受的是以前的价值观,当新的价值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只能在新时代的夹缝中,极力寻求自己的存在感,价值。
让出生在四五十年代的人,全盘欣然接受自己儿女的不婚不嫁不要后代,有点苛求。过去的生活方式,儿孙绕膝,是他们获得安全感,存在感,人生价值的方式。
一下子颠覆,无论如何,都会有点别扭。
但生活的魅力,也是困境就是这样。既定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是不存在的。
儿孙满堂就一定幸福无比吗,明显是不一定,没有后代,一定老无所依吗,也不一定,生活没有既定的模式。
老年人有他们的困境,新的价值体系面前,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没有存在感。
所以,总见催婚的父母,逼着生孩子的父母,非要插手儿女生活的父母,除了关心,更多的该是不安全感,没有存在感。
年青人也会有。要物质,要自由,物质自由不能兼得时,既不想丢了物质,又抱怨失去自由。
年青人渴求人与人之间疏离感,分寸感,也会有刷存在感,寻求自我价值感的时候。
人生的困境,处处都是,这是生活的痛苦,也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