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在朋友圈看到一位老师的分享,黄灯《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人,题目吸引了我,毫不犹豫的点击进去,默默看完,再分享到朋友圈,心里各种滋味难以言表。
我是一个九五后,在很多人眼里是幸福的一代,可是生活在广西的一个小山村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事情跟作者所描述的没差多少。每个家庭都有那么一段平静,安和的时光,回忆起来那是极其幸福且珍贵的,然而过了那一段时间,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个中原因多种多样,事实上在我眼里多数是因为外界原因。
文中的四姐夫一家,原本生活算是富有的一方,作为一个包工头,还能为乡亲们提供职位,保障工人们能按时拿到工资。可是,这一切都在政府拖欠其工程款开始变得不同了,四姐夫一家慢慢地只能举债,只能拖欠乡亲们的工资,只能进入有家不能回的境况。这不管是谁都无法想象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而会变成这样却是因为政府拖欠工程款,是的,政府没有办法兼顾全民,但是不是每天都说衣食父母吗?最后父母都垮了……每当说到政府,都会被提醒不要太偏激,可是当事实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难道要让受害方来承担责任吗?还有作者侄子结婚,作者后来了解到侄子妻子的妈妈因为强行被拉去结扎而精神失常,这场事故理应由政府、计生委来承担责任,但实际上却没有人来承担责任,只能由受害者一家默默承受个中滋味,继而影响下一代。我无法说服自己说是因为受害者家人没有问责意识和求偿意识才没有让政府来承担责任!
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许多落后的意识禁锢着人们的脑袋,比如说重男轻女,人多力量大,然后每一代都生好几个孩子,导致原本就贫困的家庭经济根本无力承担这种重任,所以青壮年们便选择了外出打工,继而又出现了留守儿童等一系列问题,一代接着一代,这种循环似乎看不到底,令人害怕。像我的家族里,每个亲人结婚以后基本上都会生四个孩子以上,其中男孩至少要两个,然后又基本上留给爷爷奶奶带着,自己无力兼顾,我就是从小在姑妈家直至长大。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监督方式就是打电话,一年中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更别提与他们的感情如何。孩子增多,老人体弱多病,青壮年的压力逐年增大,这时候政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拨款扶贫政策各种各样,据我了解的就有低保户,灾害造成的搬家的扶助,对高中毕业生而言的雨露计划等等,可是政策是有了,落实呢?一个中国那么大,就算中央权力再大也是无法兼顾到许许多多的农村地区,去监督政策的落实。多年来的感受就是越是贫困的地区钱权主义就越严重,记得当初村里面评选低保户的时候,村支书指着我家隔壁那三层漂漂亮亮的楼房说这家子的人虽然在外面做生意赚了一点钱,但是他们家有那么多小孩(四个)读书,所以也算是低保户。这种评选方式让人唏嘘,但谁也不敢多说两句,因为自己既没有钱也没有权。所以说小地方存在的问题都是长期存在且都是累积而得不到解决的,就算国家政策再多,如果不能有效落实,还是没有办法解决民众的问题。这就有了作者婆婆期盼的家里有个当官的才好。
依然要说到教育的问题,农村肯定要比大城市穷得多,人的见识也不一样,作者笔下的侄子侄女们就是因为没有注重到教育这方面才有了后来网恋,早婚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们家人幻想着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读书可以当官的同时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督促孩子学习,忙于工作,家中老人又能力有限,形成了放养式的抚养方式,在这个每个人都容易受外界影响的年代,小孩们更是难以避免走上歪路。而且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国家并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教育的发展,从资金的投入来说,政府投放在政治的资金远远比教育多得多,而对教育实施的改革,在教育方面给孩子们的福利,也因为监管不到位,学校领导人腐败等各种问题而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总的来说,一切都极其艰难。
也许很多人都有自己眼中的乡村图景,包括作者文中的主人公们,但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知识经验的有限,所以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这样一种现状的,毕竟在吃喝方面的问题他们已经不用再去考虑了,一心只图个安稳。只是我作为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在很多方面和作者是感同身受的,“钱”“权”是众多人追求的对象,而且以我过去的所见所闻,当一个家庭总是为贫穷而烦恼的时候,那个家庭会出现经常性的吵架,打架,甚至是更严重的事情,只因为内心里的幸福感没有办法得到满足。
畸形的二元社会,路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