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快乐观区别之我见》
[见]
开头:东西方精神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人沉迷于物欲,而东方人精于人与人的关系;前者从征服中得到满足,后者从人与人的相亲相爱中汲取幸福。
结尾:这当然不容易,但这是唯一的希望。看到人们在为物质自激,就放出人际关系的自激去干扰;看到人在人际关系里自激,就放出物质方面的自激去干扰;这样激来扰去,听上去就不是个道理。搞得不好,还能把两种毛病一齐染上:出了门,穷极奢欲,非奔驰车不坐,非毒蛇王八不吃,甚至还要吃金箔、屙金屎;回了家,又满嘴仁义道德,整个一个封建家长,指挥上演种种草菅人命的丑剧(就像大邱庄发生过的那样);要不就走向另一极端,对物质和人际关系都没了兴趣,了无生趣——假如我还不算太孤陋寡闻,这两样的人物我们在当代中国已经看到了。
[感]
短小精悍,直示主题,既对称又明了,说的就是这种开头了吧。读着有种酣畅淋漓、直白利落感。更重要的是,在这简单的两句中,小波并非循规蹈矩地论述开头所抛的这种正观点,看似有意“美化”东方精神,但其实,行文中却是更偏向于反讽。反话正说,也是高招。
结尾也很精彩,针砭时弊,快意恩仇。黑色幽默用得得心应手,言语通俗、幽默,引人发笑。例子举得通俗易懂,能很好地助释观点。
[思]
1、论述对象的转换:
开头:西方人--东方人; 前者――后者,对比切换,工整对称
2、用词:
开头:沉迷于――精于; 物欲――人与人的关系; 征服――相亲相爱; 得到满足――汲取幸福
用词到位而巧妙
结尾:物质――人际关系;穷极奢欲――满嘴仁义道德
出了门,穷极奢欲,非奔驰车不坐,非毒蛇王八不吃,甚至还要吃金箔、屙金屎;回了家,又满嘴仁义道德,整个一个封建家长,指挥上演种种草菅人命的丑剧(就像大邱庄发生过的那样)――该例子的用语甚是有趣,通俗搞笑,生动地刻画出了“两种毛病”。
3、空间转换:出了门――回了家,描述在两种场景下的人“自激”的行为。
《优越感种种》
[见]
开头:我在美国留学时,认识不少犹太人——教授里有犹太人,同学里也有犹太人。我和他们处得不坏,但在他们面前总有点不自在。这是因为犹太教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换言之,只有他们可以上天堂,或者是有进天堂的优先权,别人则大抵都是要下地狱的。我和一位犹太同学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人,可以平等相交,但也只是今生今世的事。死了以后就会完全两样:他因为是上帝的选民,必然直升天堂;而我则未被选中,所以是地狱的后备力量。地狱这个地方我虽没去过,但从书上看到了一些,其中有些地方就和全聚德烤鸭店的厨房相仿。我到了那里,十之八九会像鸭子一样,被人吊起来烤——我并不确切知道,只是这样猜测。本来可以问问犹太同学,但我又不肯问,怕他以为我是求他利用自己选民的身份,替我在上帝面前美言几句,给我找个在地狱里烧锅炉的事干,自己不挨烤,点起火来烤别人——这虽是较好的安排,但我当时年轻气盛,傲得很,不肯走这种后门。我对犹太同学和老师抱有最赤诚的好感,认为他们既聪明,又勤奋;就是他们节俭的品行也对我的胃口:我本人就是个省俭的人。但一想到他们是选民,我不是选民,心里总有点不对劲。
结尾:我认识一个德国人,一提起这段历史,他就觉得灰溜溜的见不得人。灰溜溜的原因不是怀疑本民族的善良,而是怀疑本民族的智慧:“怎么会被纳粹疯子引入歧途了呢?那些人层次很低嘛。”这也是我们要引以为戒的啊。
[感]
开头把一个“不自在”的信仰差异说得如此自然、诙谐、风趣,借对“不自在”心情的刻画,写出犹太人信仰中“我是上帝的选民”的那种让人不容易接受的优越感,大概在当时也只有王小波能做到了。
结尾借德国人对纳粹历史的讳莫如深,看似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实则也间接揭示了一个民族优越感的源泉问题。借着这个例子,劝诫大家要做真正有智慧的民族,不盲目优越或自卑。该结尾有历史背景,也有言外之意,结尾简短,而不简单。
[思]
开头:
时间:拉回到“美国留学时”,把时间背景设置在那个时间来讲; 今生今世――死了之后
空间:天堂――地狱
对象:他们――别人; 犹太人――我;他们――我; 上帝的选民――未被选中;是选民――不是选民
精彩比喻:地狱――全聚德烤鸭店的厨房; 人像鸭子一样,被吊起来烤
结尾:借一个“德国人”来道想说的话。一句“怎么会被纳粹疯子引入歧途了呢?那些人层次很低嘛。”看似在说德国“本民族”的事情,在评判他族的民族优越感弊端与民族智慧缺失,实则在深刻敲响我们的警钟,引以为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