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摇滚学校》,本来是嗨翻天的电影,我也是看得泪流满面。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在探讨老师到底是什么。
我看到老师最重要的三个维度:真实,热情和自我成长。
1.真实
电影主人公是个摇滚歌手,长年蹭住朋友家,被自己的乐队踢出队伍,最后为了还钱,居然冒名顶替自己的朋友去一个小学做代课老师。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这个人怎么看都讨厌至极,居然坑蒙拐骗混到小学里面当老师。遇到的小学生反而都超级守规矩又好学,不断询问他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后来看到整个学校,从每天穿着高领黑毛衣的校长,老师到学生,每个人都紧张得不行。大家紧绷着弦,身怕犯错。家长向校长施压,校长向老师施压,老师当然向学生施压。孩子们每日被整个世界驱赶着向前奔跑。这群精英儿童大多已经被驯化得很好,他们认同了这个理念,自己为自己施压。他们会对着老师要求课业,告诉他们:我妈交这么高的学费是要来学东西的。这是个弥漫着控制气息的电影。社会控制家长,家长控制学校,学校控制老师,老师控制学生,学生也控制学生。里面有个细节是班长要求点名,她站在台上手里抱着点名册像抱着大家的命运,要求大家听到名字后说到。她慢条斯理又带点权威地享受点名的过程。
这个学校是我们现代社会的小缩影呀。一个因恐惧而失真的时代,每个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唯犯错,与别人不同或是落后于别人。
偏偏这个时候来了这样一个不服管的奇葩老师。他牵着二郎腿坐在老师讲台上,什么也不讲。就要求大家好好玩耍。他让人不舒服,是混入古典音乐的一枚奇怪声音。但这声音却越听越悦耳,因为它是发自于自己的内心。这种时候或许只有摇滚的咆哮才能撕开口子,让那些压抑在心的东西释放出来。古典乐并非不好,只是当它变成唯一得好时,就成为了暴力。
而作为老师的真实,讲真的想讲的话,唱真的想唱的歌,这样的示范比知识更重要。
2.热情
那就要讲到他的热情了。虽然他一无是处,但却真的热爱着摇滚乐,当他发现有机会带孩子们唱自己爱的摇滚乐时,从未当过老师的他居然无师自通地设计了整个教学架构。一提到摇滚,他肥胖的身躯居然金光闪闪。带孩子们去听好的摇滚乐,看到孩子的才华眼睛就闪闪发光。这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爱,一定要去追的夸父。他常带着孩子们即兴演唱。如果音乐不能表达我的情感,那音乐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一些孩子被点燃了。一个黑人妹妹本来很自卑,在他的感染下开始大胆唱歌,还有被爸爸管得很严的孩子也开始写歌了。
无论这些孩子未来会不会走上摇滚的道路,但他们经历过这么纯粹的一个过程,就明白人生是可以有很多选择的。
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职业都会被替换。很多人也认为老师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但这样的热情只能是心传给心。作为老师,还是不是爱你做的事情,这种心灵能量是无法被取代的。
3.自我成长
原本男主被踢出队伍感到愤愤不平,他一直想夺回老大的位置。他在学校里唱的歌也是:这是我的乐队!这是我的!可是当他在教学生摇滚时,学生问:什么是摇滚?他回答:反抗“zhe man”!就是反抗控制。
孩子常会问一些在成人看来理所应当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确实相当究竟的,作为成人很多时候是失去问的勇气的。作为老师,我闷兴庆跟孩子在一起,那要永远保持发问的心。
他本来是想唱自己创作的歌的。但最后他把歌换成了孩子编的歌,因为他发现孩子们唱这首时最有感觉。不再争夺控制的位置,他把位置让了出来。
跟孩子们在一起,重新成长。
网友评论